海宁一小学来了个由妈妈陪读的特殊学生 背后故事暖哭

海宁日报微信号 记者 常皓天 沈婷婷

  9月3日开学日!上午,马桥中心小学为一年级新生,举办了欢迎仪式,孩子们走上了红毯,开始了崭新的校园生活。

  在热闹的欢迎仪式中,有一位小女孩坐在婴儿车里,由妈妈陪着走过了红毯,走进了学校,旁边还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护驾”。

  欢迎仪式结束,女孩的妈妈没有离开,陪着她上了一天课……

  事实上,为了能让这个女孩顺利上学,大家都想尽了办法。

  学校特地给女孩母亲留了一张桌椅

  这个女孩叫丝丝(化名),今年7岁,老家在四川巴中。

  从表面上看,她跟普通的小孩没有什么区别,性格开朗,长得漂亮,但由于早产导致脑瘫,丝丝现在还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正常走路。

  但幸运的是,除了双下肢异常,无法走路,她的其他方面都很好。今天,在医院、学校的帮助下,丝丝顺利入学了。

  丝丝的母亲魏心雪,一直带着丝丝一直住在海宁市二院里。今天上午8点,他们从医院出发,走路去上学,海宁市第二人民医生张尹佳和一名护士也护送丝丝上学。

  在欢迎新生的花环下,妈妈和护士扶着丝丝站起来,为开学留影。

  现在的丝丝已经经过三年多康复,能借助助行器等东西,最多可以站立30秒。

  丝丝所在的班级是一班。老师特别让几名学生在班级门口为丝丝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迎仪式。

  丝丝的脚边放着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粉色HELLO KITTY书包,课桌上放着一桶水彩笔和一本本子,脸上的兴奋藏不住。

  考虑到女儿无法行走,魏心雪决定全程陪同。在丝丝的桌位旁,学校特地留了一张空桌椅,给魏心雪准备的。

  “妈妈你先出去吧,这里不需要你。”丝丝有些害羞,将妈妈从教室的座位上“赶”了出去。

  不知道女儿上课乖不乖,适应不适应,魏心雪就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透过窗口往里面偷偷张望,生怕打扰到她。

  魏心雪无奈地笑着说:“医生之前担心孩子在第一次在教室会有些害怕,让我坐在一边照看,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正在进行开学的第一堂课,老师在讲桌前进行安全教育,丝丝听得十分专注。

  “看着她这样过着正常孩子的生活,我真的很感动......”魏心雪的眼角泛起了些许泪光。

  其实,半个月前,学校就提前把课本给丝丝送去了。上学第一天,学校发书,丝丝没有发到,就有点不开心。对于这个女孩而言,这是她第一次过集体生活,魏心雪告诉记者,“女儿有点开心,也有点害怕,对她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下午来到医院做康复训练

  虽说,丝丝上了学,但她依然还要接受康复治疗,医院根据丝丝的上课时间对她的康复训练项目进行了调整:每天上午丝丝在学校学习完语文、数学后,中午回到医院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下午1点30分,记者来到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病房看望丝丝。这时,丝丝正坐在妈妈怀里,靠在病床的小桌子上看书、学写字。

  二院医生、护士送了她开学礼物

  因为桌子高,她坐着太矮了,只能坐在妈妈的腿上,可这高度还不够,为此魏心雪又在自己的腿下又垫了一个枕头。

  “都怪铅笔,不会拐弯!”丝丝稚气地说着。魏心雪正在教丝丝写名字,因为姓氏笔画较多,丝丝写了几次,还是写不好。但女孩很开朗,为自己找了一个狡辩的小理由,和妈妈开起了玩笑。

  下午2点,丝丝的康复“课”开始了。丝丝慢慢爬起,但是她只能趴着,无法站立。

  妈妈给扎辫子,放进婴儿推车里,推着她去康复室。

  训练室里,地面上铺满泡沫垫,梯臂架、柔力球、积木、踩踏石、吊床、吊船、平衡凳、云梯、多功能棒等康复教具一应俱全。

  医院根据丝丝的情况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运动、关节松动、理疗、悬吊治疗……

  下午,她需要张尹佳帮她做四五十分钟康复运动,用机器做约20分钟理疗,还要用矫型鞋练习站立1小时。

  为了让文化课和康复科两不误,在康复训练前,张尹佳和魏心雪研究起了丝丝的课程表。“还好,还好,主课基本上都在上午,下午回医院做康复训练,应该对上学影响不大。”张尹佳说。

  一边做康复训练,张尹佳也会问丝丝上学的情况。“我有举手,举了两次。”丝丝对张尹佳说。老师有让你回答问题吗?丝丝低下了头。

  张尹佳笑着说,没事,“下次,在你脚下垫一块板,或者把助行器拿去,这样你就可以站起来了。”

  张尹佳送丝丝上学时也仔细观察了她的环境,对她而言,椅子有点高,如果在脚底下垫点东西,丝丝可以借助外力,站起来。“或者,我去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为丝丝申请一台儿童轮椅,让儿童轮椅替换她的椅子,站立的问题也能解决!”

  记者了解到,丝丝现在的治疗费用每月约5000元,通过城乡合作医疗,可以报销一半,但是现在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在桐乡打工,还是比较拮据的。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送孩子去上学,只有上学才可以让她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魏心雪表示,陪学之路,并不轻松,但是咬紧牙关,她也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记者问魏心雪,以后丝丝上学,你也要在走廊等她吗?她表示,女儿不希望她坐在教室里,她就在走廊等。

  痉挛型双瘫  她一直在康复路上

  丝丝好奇地看着身后陌生又向往的校园,眼睛像极了笑弯的月牙儿。

  可在这样天真无邪的笑脸下,她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母亲魏心雪在丝丝1岁时,才发现丝丝和别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能站,她不能,别的孩子能抓东西,她不能,别的孩子会爬,她也不能……给她换尿不湿的时,如果把腿稍微用力分开一点,她就会哭。”

  在丝丝2岁时,魏心雪带着孩子去了一趟杭州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她,丝丝被诊断为痉挛型双瘫。除了双下肢异常,其他方面都很好,如果不做康复训练,双腿的肌肉就会萎缩。

  从此,和很多有脑瘫儿的家庭那样,从确诊那一刻起,魏心雪辞了职,带着女儿走上了康复之路。

  2015年7月,她带着女儿来到海宁市二院开始进行正规训练,而丈夫拼命挣治疗费……

  海宁市二院的医生给丝丝做了评估,如果坚持康复训练的话,到了七八岁的时应该是可以走路的。

  从那时起,丝丝进行住院治疗,每周要做四次的康复训练,每次半天时间。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康复科的医生根据丝丝的情况给她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每天需要完成肌肉推拿、关节松动等运动训练和肌肉神经电刺激、经颅磁疗等理疗。

  一开始,年幼的丝丝根本承受不了康复训练带来的疼痛,只要医护人员帮她压腿,她就会挣扎着放声痛哭。

  一旁的魏心雪也心疼得哭起来,她曾经偷偷在病房里做过试验,试着用手把自己的双腿扳开到最大限度。“确实很痛!何况对一个孩子而言。”

  有时做康复训练她忍不住痛哭的时候,看到妈妈也哭了,她就会停止哭声,帮助妈妈擦擦眼泪,安慰妈妈说:“妈妈不哭!我也不哭!”或者说:“妈妈,我想走路,我会坚持。”稚嫩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动容。

  丝丝每次训练结束后,医护人员都给丝丝竖了一个大拇指,“很棒!”

  丝丝的点滴进步都是魏心雪的动力:从刚开始站也站不稳到第一次能试着站起来、第一次扶着学步辅助器往前挪动……

  每天没有治疗的时候,丝丝会推着助行器走遍医院的每条公共走廊,所以好多医生护士都熟悉她。

  现在,现在每天需要康复运动四五十分钟,理疗约20分钟,用矫型鞋练习站立1小时。这是丝丝每天的康复功课。

  不过魏心雪从未放弃希望:孩子终会好起来。

  运动和理疗的训练康复过程非常痛苦,丝丝虽然会哭,但是却从来不说苦,她告诉妈妈她想站起来,她会坚持。

  “我想要去学校交朋友”

  丝丝虽然肢体瘫痪,但是小脑瓜聪明伶俐,会甜甜地叫人,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她。她会唱许多歌曲,也很爱美。

  丝丝是一个很爱与人交际的孩子,见到谁都会主动说话。

  “之前病房来了一个很内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丝丝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了小男孩,并且一直和他说话,最后他们竟然成了很好的朋友,”魏心雪骄傲地笑着说,“丝丝真的很爱交朋友,在这方面我很欣慰。”

  四月份的一天,还是和往常一样,丝丝躺在病房的床上,望向窗外不远处的学校,看到同龄孩子们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告诉正在查房的张医生:“我想要去上学,张医生。”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但是又不能耽误康复训练,张医生将丝丝的情况告诉院办后,院办和马桥中心小学教导处沟通后同意丝丝上午上学,下午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在开学前,下午两点左右丝丝会和一些情况相符的孩子在医院上早教课。

  早教课是医院为3-6岁的孩子上小学前做的一个衔接教育,提前让他们适应校园的生活。在课堂上老师会教孩子们认字、画画、做游戏,也会教他们行为管理、人际交往、自我保护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