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桐乡处置建筑垃圾出重拳 随意倾倒最高罚款5万元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住房装修、工程建设……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装修)垃圾如何处理?记者从桐乡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从今年8月1日起,凡市区范围内(绕城路以内)产生的建筑(装修)垃圾,必须交由取得处置资格的单位处置,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处置建筑(装修)垃圾。

  如何联系这些有资质的处置单位?如何对建筑(装修)垃圾的清运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建筑(装修)垃圾的清运价格怎么定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次建筑(装修)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旅行”。

  9月14日一大早,桐乡市金兴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兴”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开着运输车及铲车来到位于市区庆丰南路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

  建筑工地每日会产生不少的建筑垃圾,因为堆放垃圾的空地并不大,在前期与建设方达成一致后,“金兴”公司会定期上门来清运垃圾。

  在现场,记者看到“金兴”公司派遣的运输车车身被统一喷涂上了绿漆。车头装有统一标志标识的顶灯,车身显眼位置处印有监督电话。车兜装上密封设备,防止建筑(装修)垃圾在运输途中发生沿途抛洒现象。

  运输车在建筑工地装满“货物”后,一路不停赶往位于市区北面的二环北路建筑(装修)垃圾中转站进行“卸货”。

  在进中转站之前,司机要提前把车兜篷布打开才能进入,便于检查核实。中转站工作人员会通过监控镜头,检查每辆车是否装运的是建筑(装修)垃圾,并做好登记工作。

  中转站有专门的运输车,再将建筑(装修)垃圾统一运输到位于河山一企业进行分类和再生利用,分类率和再生利用率分别可达100%和92%以上。

  如有需要清运建筑(装修)垃圾的个人或是单位,有两种方式联系建筑(装修)垃圾清运公司:拨打“96345”;或者关注“桐乡综合执法”微信公众号,在其子菜单“便民查询”中点击“装修垃圾清运”。

  在此,也要提醒一下,一旦发现有垃圾乱倾倒现象,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被勒令自行清理整改的同时,个人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单位将被处以50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

  据了解,进一步规范建筑(装修)垃圾处置管理,推动建筑(装修)垃圾分类处置及再生利用工作,是今年桐乡打响“垃圾分类处置能力提升战”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项惠及社会民生的实事。

  “以往,建筑(装修)垃圾的清运过程缺乏有效监管,沿路抛洒甚至偷倒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建筑(装修)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后,很难处理,也无法进行再生利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许可科副科长夏菊龙表示,此次实行建筑垃圾规范清运,保证了建筑(装修)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规范化运输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提高了垃圾再生利用率。

  目前,桐乡共有7家建筑(装修)垃圾清运公司通过登记备案,取得处置资格。“金兴”公司是其中之一。“准入条件还是很严格的,除了检查公司的运营资格,每辆运输车都需要进行改造,加装车载GPS终端、车辆顶灯、密闭装置等设施设备,才能上路行驶。”该公司总经理陈中飞告诉记者,最让他们时刻绷紧“弦”的是监管部门的记分考核机制。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许可科对桐乡市范围内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处置行为进行监管。像车身不洁、乱倾倒、违章停车造成扰民被举报查实等行为,一旦被查将扣分5到50分不等。

  “记分周期为相邻的12个月份,如果有车辆被扣满50分,车辆要进行3个月停运整改,整改结束后,方可恢复运输处置;一次性扣50分的话,停运整改时间延长到6个月。如果一家公司有40%以上的车辆记满50分,则该公司将停止运输处置建筑垃圾1个月并进行整改,整改通过后才能重新运营。”夏菊龙介绍道,整个机制还是较为严格,执行一个月下来,有不少公司因疏忽被扣分了。但扣分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督促整个清运流程更加规范化。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建筑(装修)垃圾的清运价格问题。

  记者也打听了一番,垃圾清运时限、费用等是由市民与清运公司自行协商决定的。基本上清运公司是以一车价格计算。大型建筑工地、普通市民住房及小型店面装修产生的垃圾算法不同,前者,要算上铲车等其他车辆的费用;后者,则是人工成本居多。基本上一车的价格都以百元起算的。像是住房装修产生的垃圾在二三车到五六车之间,大家可以自行估量一下。现在,全市有7家已取得处置资格的清运公司,供大家选择的余地较多。后续,随着建筑(装修)垃圾规范清运工作的逐步推广,还将吸纳更多有资质的清运公司参与进来。

  据了解,在今年年底前,桐乡计划在市区新增3个中转站,在桐乡西面的大麻、洲泉、崇福等6个镇(街道)各建立中转站,同时把建筑(装修)垃圾规范清运工作由市区逐步向全市推广。

  

编辑: 王雨红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