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涅槃重生!嘉善金缮手艺人眼中的残缺美

2018-12-13 07:40:0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顾雨婷 县委报道组 盛思佳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12月13日讯 (浙江在线 记者 顾雨婷 县委报道组 盛思佳)世事无常,我们会受伤,为人所用的器物也是一样。打破了,破败丑陋,难免被丢弃的命运。可在嘉善有这样一个手艺人,一手金缮技艺,化腐朽为神奇,将残缺变为极致的美,让破败的老物件重新焕发生机,他就是嘉善90后金缮手艺人朱墨皓。

修复,守住每一件器物的尊严

  走进朱墨皓位于嘉善县城的工作室,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工作台、陈列柜、工具箱,还有各色缺东少西的陶瓷、木雕等大小不一的老物件。工作中的朱墨皓,常常在这里一呆就是一天。

  因大学主修古陶瓷修复,求学期间,朱墨皓曾经跟着老师去过不少文物修复现场,参加文物修复工作。这个94年的帅气小伙谈起器物修复来,眼中满是神采。“过去的器物重实用性,一般坏了也就丢了,真正花心思去修复的不多。” 朱墨皓说,专业知识教会他,修复不是创作,而是修旧如旧,还原器物本来的真实,而又不破坏器物本身,不做过多的修饰。

  朱墨皓求学期间修复的作品(修复前)

  朱墨皓求学期间修复的作品(修复后)

  金缮,让朱墨皓对器物修复有了全新的认识。金缮是什么?这是一种以天然生漆为主要修复材料的修复技艺。大学期间,金缮技艺作为课程内容进入了朱墨皓的视线。“不同于传统陶瓷修复中的锔瓷,金缮无需钻洞钉补,不会损害原器物。” 朱墨皓说,现代的文物修复中有三大原则,可识别性、可逆性、最小干预原则,金缮恰好是这三大原则的完美诠释。

  更令人惊喜的是,经过手艺人的巧手,裂痕被绚丽的真金掩盖,与原器物不同的材质相辅相成,形成了另一种独到的美感,残缺的美。无形中,手艺人对器物的理解也被倾注在了修复中,不止金色,银、铜、漆艺皆可为装饰手段,可修复的器物材质众多,除了陶瓷、紫砂制品,也可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等器物的修复。在修复中创作,这让朱墨皓更对金缮一技欲罢不能。

绽放,化残为美再现器物之魂

  在朱墨皓的工作室里,惊喜随处可见。灿烂的金色爬上了器物周身,有些状似流水细纹,有些似墨迹斑斑点点,因碎裂的随机而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这些被抚平的“伤口”,让原本已毫无生气的器物找回了灵魂,也换了种“活法”。这大抵就是金缮的意义所在。

  为器物赋予新生的过程并不容易。在朱墨皓看来,金缮脱胎于漆艺,漆才是金缮的灵魂所在。修补中,用大漆作为粘合剂,将碎片粘合,以漆为底打磨得当,再用金粉、金箔修缮,从而使老旧而破碎的器物重新焕彩。

  上漆,光这一道工序就已繁琐无比。漆不能只上一遍,视器物损毁情况,酌情增减,上一层,干一层,循环往复,直到达到满意的厚度为止。干燥需要交给时间,而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温度必须保持在25度,湿度控制在80%。

  金缮修复时,手艺人也会受伤。大漆源自天然树脂,极易引起皮肤过敏,行内话叫被漆“咬了”。大学期间有一次为了修复一个木漆盒,朱墨皓过敏,整张脸肿到眼睛都睁不开,挂了好多天盐水才消肿。这两天,他修复上一件器物时过敏,手上留下的疹子还未完全消退。可是他对金缮的热爱依旧有增无减。

  这个月,朱墨皓计划要参加一个进修班,再去深入学习专业髤漆工艺,运用到金缮中。“金缮起于日本,却与中国漆艺渊源颇深。” 朱墨皓说,漆艺,古称“髹饰”,它既为金缮之胎,亦可弃金饰并施以髹饰的工艺。漆的运用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件漆弓,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杭州萧山跨湖桥的先民已经对漆的性能有所了解并开始使用。

  而在家乡嘉善,也曾涌现了一批雕漆工艺大家,如元代的杨茂、张成等人堪为个中翘楚,许多作品传播至海外。朱墨皓希望,能将家乡的传统工艺传承延续,结合金缮推陈出新,将这种别样的美学艺术,更多地为人所知。眼下,他也正积极筹划,打算开办几期培训班,找寻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研习金缮技艺。(文中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张艺萌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