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传承传统技艺 海宁小学生自编自导剧目拿到国赛金奖

2019-03-18 06:07:06 来源: 海宁发布微信号

  “曲人曲橹摇曲港,斜风斜雨过斜桥”。从1995年开始至今,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就致力于皮影这一非遗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努力挖掘皮影戏艺术资源,积极开发皮影传承教育校本课程,竭力探索一条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造艺术底蕴的皮影艺术教育新路子,使学校的内涵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如今,学校是海宁市唯一的“农村青少年艺术教育培训基地”,还先后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教学基地”、“浙江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浙江师范大学乡土艺术教育研究实验基地”等。

  自编自导剧目拿到国赛金奖

  皮影送戏《闹龙宫》

  “获得金奖的学校有斜桥镇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北京,第二届全国少儿皮影传习成果展演活动上,听到这句话,斜桥镇中心小学皮影剧团的学生都开心得从座位上跳起来了。时隔两年,剧团指导老师郭晓明回忆这场演出,依然清晰。

  当时,学校皮影剧团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受邀参赛,派出了11名“非遗小传人”,展示了根据“最美海宁人”的真实故事来自编自导的皮影剧目《最美女司机》,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

  在悠扬的江南民乐声中,11位小艺人“指尖”小棒,“甩腔”影偶,整个表演过程配音“逗趣”,“贴幕”到位,由剧团老师和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童话人物”一个接一个在灯影下,随着小艺人们的纯正江南皮影表演路子恰当“入皮子”,他们细腻而充满江南韵味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全国各流派皮影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金奖的优异成绩,这是对学校非遗传承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2006年,海宁皮影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1年又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为传承这项非遗,斜桥镇中心小学这所百年农村学校,早在2000年就开始组织学生学习这一特色,2003年,皮影成为校本课程,2006年暑期,学校又一次对《课程实施纲要》作了较大的修改,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体系,并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皮影艺术校本课。2008年编制完成了《皮影》校本课程,并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制订了各年级的课程教学目标,并荣获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去年,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更新,课程更为《海宁皮影》。

  经过几年实践,学校皮影艺术教育基本构建了“欣赏(感知)——实践(参与)——交流(拓展)”的皮影艺术教育活动模式。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评价体系等基本形成,在目标的定位上,学校以“大艺术教育观”为指导,坚持“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亲近艺术”, 用艺术的魅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内容的选择上,形成了以“皮影戏”为主线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编写了细化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的《皮影》艺术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拜师学艺软硬件同升级

  老艺人来校传授技艺

  传承皮影艺术,老艺人是最好的老师。为提升授课质量,学校还成立了皮影戏社团,聘请老艺人前来为学生们教授皮影戏表演技巧,“江南剪纸王”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王钱松,原省皮影剧团老艺人郎自立、魏浓根、徐二男、张坤荣等多位民间老师傅来到学校向教师传授技艺。近几年,学校常年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坤荣来校担任皮影艺术辅导员。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拥有皮影戏专职教师2名,主要负责学校皮影戏校本课程的开发、皮影戏童话剧的创作、学生皮影剧团的训练和演出。

  学校还定期邀请海宁市美学专家来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艺术培训,让老师们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提高艺术素养,更巧妙地将皮影戏融入各学科中。美术教师传授皮影人物、道具的制作技巧;音乐教师让学生进行“敲、打、唱、说、演”的表演训练,同时采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配音;语文教师尝试改编课文中的童话、寓言等,组织学生进行皮影剧本的编写和课本剧表演,就连电脑课中也渗透了皮影的设计。

  软实力提升,硬件配置跟上,学校专门设置了皮影戏表演室,配备了3个皮影舞台、近20套皮影道具和各类皮影演出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去年暑假中,学校投入3万元对皮影戏馆进行了重新整体装修,皮影戏馆焕然一新。

  据了解,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数万元经费用于更新和添置皮影戏器材、音像材料和教师的再培训等,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皮影戏制作、表演、教学、皮影剧本编创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传承教学基地。

  学校为了确保艺术活动每周不少于1个小时,经过全体教师的商议,周二和周四的中午12:00-12:40为体艺2+1的时间,剧团可以在这段时间进行训练。周一下午安排两节课的“拓展课程”,课程项目丰富多彩,其中就有皮影,让每个学生都接触到皮影知识。

  一方舞台是对小艺人学校的检验。从2000年举办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至今,学校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一大批小演员脱颖而出。学校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除了开展皮影戏传承教学活动外,他们还有皮影戏进校园、进社区、进敬老院活动,还受邀参加浙江省少儿频道开播晚会的表演,浙江省非遗文化之光文艺晚会等,每年20多场,把皮影戏“种”进校园、“种”进城镇、“种”进大众的心里。

  不断创新让学生迷上皮影

  最近,走进学校的皮影室里,可以看到师生正在准备皮影童话剧《屁王国之旅》,主要宣传有关屁的科普知识,这一部从剧目编写、道具构思与制作、音乐设计、表演技巧等方面都将完全由学校皮影剧团操刀。

  此前,在老艺术家指导和学校皮影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剧团的成员已学会表演《最美女司机》、《美猴王孙悟空》、《贪得无厌的下场》和《过猴岭》等多部皮影剧目。

  郭晓明介绍,一场剧目演出,从前期准备到演出,再到收拾道具,学生们全程都参与的。别看学生年纪小,都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学生们都很喜欢皮影。“考虑是学生,我们的剧目人物形象以动物或者卡通形象为主,表演的剧目也多以神话、童话剧为主,他们更容易接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团中所用的皮影道具,都是由学校的一位剪纸非遗传承人陈洁老师制作的。一进入学校的学生,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些皮影道具,作为皮影的启蒙。

  “开设皮影课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皮影剧本的表演,而是以皮影为载体,让学生学会欣赏,了解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郭晓明从2003年开始担任斜桥镇中心小学的皮影辅导老师至今,一直对皮影剧团的教学乐此不疲。

  郭晓明介绍,学生一届届毕业,演员更新换代快,团队的磨合需要不停的变化。“每个学生性格不一样,演出同样的剧目,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也是学校在传承皮影戏教学中,不断创新的动力。剧团会做好梯队建设,会根据演员们的自身特色安排并且进行“特色化”的“一对一”指导,这让老剧目焕发了“新生命”。

  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舞尽喜怒哀乐。十多年来,学校皮影剧团先后多次参加了全国、省、嘉兴以及海宁市级大型演出活动,特色办学成果受到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还摄制专题片向海外宣传,皮影剧团将在新的时代以全新的“奔跑姿态”赋予“皮影戏”新的生命活力,进一步强化“江南皮影戏”特色,紧密切合孩子们的心灵之需,追寻皮影传承新的发展。


编辑: 王杭徽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