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浙报整版点赞海宁乡村振兴

2019-03-19 08:54:45 来源: 浙江日报

  2019年3月18日,《浙江日报》第12版刊发《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海宁》一文。全文如下:

  平坦的村道向田野深处延伸,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进千家万户,一座座农家新居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下熠熠生辉……各色美景犹如耀眼的珍珠,镶嵌在潮乡大地,串成一条条精品线路,从现在伸展到未来。

  海宁之美,不仅美在一时一处,更是美在时时处处。漫步在海宁的乡村田园间,水净、人欢、村美、民富,时光沉淀出乡村的醇美与从容,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隽永画卷;历史的文脉搭上时代的脉动,同频共振,呈现勃勃生机;美丽乡村实现从“形态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转型,从“一处美”到“一片美”的纵深推进,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美好生活。

  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海宁。

  星级评定 星光熠熠

  这场美丽的蝶变,缘于海宁历时数年对美丽乡村的雕琢。2013年,海宁谋划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紧紧围绕“五个一”主要内容和“五好”要求,开展“星级美丽乡村”(分一星、三星、五星3个等级)评定。截至目前,海宁共建成一星级美丽乡村131个,三星级美丽乡村27个,五星级美丽乡村10个;星级村的创建率达到了98%。

  星级评定,对于众多跃跃欲试的村庄来说,并非“板上钉钉”。目前当选的10家五星级美丽乡村,就是凭借竞争机制,从二三十个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的。这些美丽乡村,即使上了星级后,也并非“终身荣誉”,而是要接受年复一年的复评考核,达标了才能获评。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纵深推进,海宁的评星标准也在逐年提高,尤其将“清三河”、“无违建”、养殖业转型发展、双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低散乱(高危污)整治提升等重点、难点工作,列入星级美丽乡村的重要指标,并采取“一票否决”制强势推进,倒逼众多星级美丽乡村必须采取长效机制,才能在标准严格、竞争激烈的评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近6年的创建和坚持,星级美丽乡村建设使得海宁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海宁积极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镇、特色精品村创建,以项目投入抓好环境提升和景观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的典范,先后有4个镇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镇,12个村入选省级特色精品村。

  一村一品 百花盛开

  时髦的别墅区,洋溢着现代气息;清澈的小河穿流而过,中式凉亭散落其间;村落淳朴自然,屋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花卉错落有致,被称作“世外桃源”的桃园村,除了居住环境对标城市社区,村里还先后建起老年大学、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少儿科普乐园、门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休闲栈道等没有“围墙”的文化活动场所——只要你愿意参与,村里都会为你配一把活动场所的钥匙。

  农耕文化生活馆、少儿体验区、家纺陈列室、家纺体验馆……沿着穿村而过的“花海布艺小康路”,永福村充分发挥自身农耕文化和家纺布艺的特色,让栈道、水车、花田、池塘在村庄里相映成趣。

  蚕俗文化园、云龙记忆馆、生态农业体验馆、云龙茧站……云龙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将蚕桑文化融入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当中,将整个村子建设成一个集蚕桑生产示范、蚕桑文化体验、蚕桑民俗展示、蚕桑非遗传承于一体的蚕桑生产文化休闲体验区。

  钱塘江边的胡斗村,定位钱塘记忆风情小镇,通过渔火钱塘、盐趣钱塘、七彩钱塘、戏说钱塘4个组团,来回味、回忆钱塘历史、人文传说和乡间民俗,结合现代人对吃、住、行、玩的要求,打造临江美食一条街和钱塘人家民宿群,建设一方宜居、宜游、宜尝的钱塘风景。

  为把海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全方位展示当地风采,海宁在打造星级美丽乡村的同时,不走同质化的道路,而是注重“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突出每个村庄的个性和特色,不断显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相互叠加的功能;充分挖掘江南水乡特色和海宁稻作文化、蚕俗文化特点,注重江南水乡特色村庄设计,实施农房立面改造工程,精心打造了醉美新仓、生态长春、光伏长啸、金庸新袁、慢谷钱江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特色村。同时,加快市域范围内“两横四纵”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打造,突出生态化、景观化、产业化、人文化、特色化的建设,体现不同的潮乡特色和文化主题,推进美丽潮乡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让“盆景”向“风景”转变,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在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道路上,海宁推进景区村庄建设,农家乐、民宿、休闲采摘、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吸引了长三角游客纷至沓来。穿行在古宅陌巷、小桥流水间,美池桑竹和苍山碧海相映成趣;骑行“浙江最美绿道”,体验农耕文化,唤醒蚕桑记忆,品尝四季水果;探访金庸旧居,漫游盐官古城;聚焦世界花园大会,花海潮城拥抱世界……海宁的“美丽乡村”不断激活“美丽经济”,蓬勃发展的“美丽经济”又成为反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

  城乡融合 强村富民

  “近几年,村集体经济连年增长,从2007年的144余万元到2018年的108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首次破千万。”春节刚过,海昌街道双喜村村委会主任许晓龙早早来到办公室,拿着笔在纸上算了一笔账。

  通过挖掘增收潜力,推动标准厂房、沿街商铺等经营性物业招租信息全部纳入平台进行规范管理;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在一家家企业合同到期后重新招投标,使租赁价格根据市场价格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揽子实打实的举措,是双喜村集体经济增收显著背后的“强心剂”。

  嘉兴是浙江省城乡融合度最高的地市,其农民收入已连续14年蝉联全省第一。如今的海宁,也处处释放出深化改革的红利。从“确权”到“赋权”“活权”,随着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飞地”抱团、“三资”管理、“1+X”精准帮扶等创新案例不断涌现,海宁再次交出“创业富民强村”的靓丽成绩单。据统计,2018年海宁共实现村级经济收入6.59亿元,比上年增长0.93亿元,增速达到16.43%,村均362.02万元,其中就有包括双溪村在内的7个村(社区)的村级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与此同时,2018年海宁共有4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分红,分红总金额达到2567.59万元,分红村数和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2005年至今累计已分红1.49亿元,居嘉兴市第一。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节节高攀,2018年达到35440元,领跑嘉兴。

  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基调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村(社区)的振兴与发展。例如,作为经济薄弱村,硖石街道南漾村也不甘落后:完成南漾码头建设验收,实现每年特许经营权收入25万元;投资建设市水果市场二期项目今年实现首期分红10万元;抱团购置新海佳苑商铺实现出租收入13.2万元……像南漾村这样,改变单打独斗、鼓励抱团发展已成为海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之一。2018年,海宁共谋划市级、镇级村村“飞地”抱团项目13个,参与村(社区)达到142个;无论是双喜村还是南漾村,都体现了抱团项目实施的有效性。海宁将鼓励越来越多的村(社区)参加到抱团项目中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添砖加瓦。

  全民参与 生生不息

  海宁的嬗变,缘于始终把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全民参与的热情是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一路向前的“火把”。尤其是日益增强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有了作为“当家人”为家园建设出谋划策的自觉。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花钱,谁来出资是第一个难题。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以“众筹”理念将每一个村民的拳拳热情发挥到极致。迄今为止,博儒桥村筹资105万元,由村民出钱建起了9个各具特色的精品园。

  有了钱,又该由谁来主导实施?海宁很多百姓自发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盐官镇红友村竹编老艺人茅祥奎义务为村民制作竹篱笆,丁桥镇金扬村农民艺术家周艺根为新仓村梁家墩创作立体水泥农民画,袁花镇长啸村老木匠郑孙林为村里建造凉亭、长廊等仿古建筑。还有一大批老党员、热心人士、企业家等乡贤人士,积极返乡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最后,由谁来主导管理的问题,也在海宁迎刃而解——自己的问题自己管。海宁在农村全面推行美丽乡村“遵规守约户”考核评比活动,每家每户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洁化、绿化、美化,积极开展优美庭院建设,打造最美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村里建立了“月月查、季季考”督查考评机制,对农户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等参与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早在2016年,海宁就委托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海宁市“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规划》,而后又成功引进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省旅游投资服务中心、华清集团等高水平旅游智囊和投资机构,推出观潮游、乡村游、研学游等组合套餐;各镇(街道)也制定、完善了镇街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规划,182个行政村(社区)结合星级美丽乡村创建,统一编制完成了“三图一表”村庄功能布局规划,实现了市、镇、村三级美丽乡村规划“一盘棋”。为塑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海宁182个行政村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桥村的40多位村民代表专门组团前往五星级美丽乡村桃园村学习、取经;新仓村梁家墩邀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美丽蓝图”;尖山村引进专业旅游公司,投入数百万元,租用农户的闲置农房进行精品民宿开发,逐步打造优质民宿村。

  为推进长效管理,让美丽家园“细水长流”,海宁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新点子”。马桥街道新塘村、利众村不约而同推出“柴砖银行”,收的不是钱,而是农户家里的柴火和砖块。如今,砖瓦被做成拱形门,被做成小品景观,还成了停车位、园路铺装的原材料,本来七零八落堆放在门前屋后的“杂物”成了村里接地气的风景线。海宁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动态管理机制、遵规守约户考评机制和长效督查机制等,督导各村(社区)严格落实。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海宁意识到,只有从创新机制着手,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共商筹智、共谋蓝图。在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中,“红色公约”“柴砖银行”“众筹共建”等来自民间的创新举措得到了推广,富裕起来的百姓在基层党组织的帮助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主人。

编辑: 王杭徽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