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浙江日报|嘉兴:智慧农业 描绘绿色生态新图景

2022-03-26 06:06:00 来源: 浙江日报

  请输入图片描述

3月25日,《浙江日报》刊发《嘉兴:智慧农业 描绘绿色生态新图景》,全文如下: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嘉禾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农机轰鸣,产业兴旺,嘉兴农业现代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嘉兴完善政策意见、推进示范创建、强化项目落实、探索实施农药化肥“两制”改革,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创建,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共同富裕。

南湖:北斗导航助精耕

  作为2021年全省“产粮大县”,今年南湖区在七星街道东进村着手开展290亩的早稻种植。“今年早稻前期育秧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为4月初的稻田翻耕做准备,拖拉机及其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维护调试也正在进行。”嘉兴大禾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娟说。

  拖拉机机手李萍高兴地说:“自从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作业时翻耕深度、车辆时速、开沟长度等信息都实时显示在驾驶座旁的液晶显示屏上,新手也能从容操作。”在此之前,春耕翻耕深度判断主要凭农机手的经验,翻耕深浅不均,因此影响粮食产量。现在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南湖区大力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加快智能农机装备应用。2021年以来,南湖区出台扶持政策,在全区推广安装了43套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在开沟、起垄、深松、耕翻、播种、铺膜、喷药、收获等耕作环节精准作业,极大提高了作业精度、质量和收益,同时降低了农户作业强度和驾驶技术门槛。

秀洲:稻虾共生促增收

  气温逐渐回暖,到了小龙虾苗投放的好时机。在秀洲区王店镇元五家庭农场基地里,负责人魏元五一大早就忙碌起来,捞青苔、喂饲料、灌水、消毒净化……“前期,我们已用羊粪对田块肥水,并陆陆续续开始网虾苗投放到大田,预计到4月底就可以上市了。”魏元五兴奋地说。

  元五家庭农场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稻虾轮作共生,经营面积达400余亩。往年,基地里的小龙虾个头饱满、虾壳干净、肉质紧实,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和小龙虾轮作的稻米绿色环保、米粒软糯甘甜,身价是普通稻米的两倍多。魏元五说,过去纯种粮亩均纯收益大约800元,稻虾综合种养后提高到2000多元,实现了“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1+1=5”的功效。

  近年来,秀洲区累计推广稻渔综合种养3.65万亩,创建全省首批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市、区),形成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良好局面,在保障粮食安全且高质高效的同时,拓展了渔业发展空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嘉善:自动灌溉提效率

  手机上轻点一下,电表自动合闸,抽水机自动运转,水源就流入农田。在嘉善县西塘镇地甸村西露圩高标准农田内,农业灌溉轻松实现指尖操作。

  据悉,泵站内配有一个控制柜,包含水泵启闭、变频控制、4G模块,整个灌溉系统采用PE管材,田间出水口采用电动控制阀,可以通过手机APP操控每个出水口,并根据出水量的多少自动调节水泵运转速度和功率。

  “这个灌溉系统在办公室、在家里都可以操作,十分方便。”西塘镇地甸村工作人员说,有了这套智能灌溉设备,就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查看土壤情况,及时掌握作物灌溉时间及灌溉量。同时,又可远程控制阀门和水泵开关,进行定时定量灌溉,既节省水资源又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近年来,嘉善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和乡村振兴融合示范的“高颜值”“高标准”现代化农业,逐步建成了魏塘梁桥、天凝蒋村、西塘西露圩等一批“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目前我县已建成高质量高标准农田1300亩,通过自动化灌溉系统、标准化宜机作业,预计全年可节省40万元工费。”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平湖:全面推广配方肥

  这几天,平湖市钟埭街道宇美农资经营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林祥正忙着给农户开具2021年购买的小麦配方肥发票。“农户凭我们开出的发票与购肥凭证,带着申报表就可以到镇里申请补贴。”徐林祥说,“完成小麦季的供肥,我们又要开始根据农业农村局发布的配方,申报配方肥备案经销了。”

  2021年,平湖市出台主要农作物配方肥推广补助政策,实现全市稻麦复种面积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主体补助政策全覆盖,补助标准每吨400元。全市合计推广水稻配方肥4100吨,应用面积14万亩,规模主体应用覆盖率达80%。截至3月上旬,全市已完成小麦配方肥供应4145吨,预计规模主体覆盖率也将超过80%。此外,平湖市正在抓紧修订配方肥推广应用办法,计划将两亩以上水稻种植散户也纳入补助范围。

  今年预计小麦播种面积18万亩。为做好小麦田间管护,平湖市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有效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38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80%。

海盐:“机艺”融合效益高

  在海盐县沈荡镇国民农场内,翻耕机正在工作。随着机器轰鸣,原本结团成块、凹凸不平的土壤,经过镐头、挡片、滚子一道道工序下来,立起了壤质均匀、形状整齐的高垄。

  今年,国民农场共计划播种春大豆800亩。“像这样翻耕机作业出来的标准化垄,后面可以跟大豆采摘机作业宽度相匹配。相较于人工采收,每亩可节省采收成本500元以上;相较于不做标准化垄,机收损失能减少一半。”农场负责人朱国民说。

  除了机器换人,近年来,在县、镇农业专家服务团的指导下,国民农场积极实践稻豆科学轮作模式,既充分利用土壤各层养分,又发挥土壤增产潜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国民农场只是海盐县积极探索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技术的一个缩影。据悉,自引进嘉兴市首台鲜食大豆采摘机开始,海盐县就开展配套栽培技术与多环节农机应用研究,推进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并以稻豆轮作为特色,全力打造“稳粮保供+农业双强”的一张海盐名片。目前,海盐县大豆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是浙北地区最大的鲜食大豆种植基地,亩均产量在850公斤左右,其中稻豆轮作约有2.2万亩。

海宁:繁育良种强质量

  天刚亮,海宁市硖石街道林源油菜籽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已是一片繁忙。现下正是油菜制种关键期,作为全省最大的油菜制(繁)种基地,今年林源油菜籽专业合作社油菜制种面积超2700亩。生产的油菜种子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供应省外其他地方。其中“浙油杂1403”,应用了省农科院“化学杀雄法杂交制种技术”,制种亩产从150公斤提高至230公斤,大幅提高了效益。

  望着郁郁葱葱的连片油菜,基地生产负责人金国飞满脸喜悦,今年基地的油菜植株生长健壮,丰收在望。3月底,另外播种165亩早稻,全部作为订单良种交付给种子企业。金国飞透露,去年基地的高产田块再次刷新了“杂交油菜制种最高亩产”和“杂交油菜制种最高百亩方亩产”两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4年间他们已经拿到9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目前,海宁全市近2万亩油菜长势良好,下一步还将落实早稻种植面积650亩。据悉,近年来,海宁积极实施科技强农战略,深化与科研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的合作,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确保粮油生产安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年底,海宁市获评全省良种繁育基地县称号。

桐乡:农民有了“田保姆”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桐乡市大麻镇永丰村的种粮大户陆陆续续在“田保姆”上申请农机,助力春耕。

  汤新法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前两天他在“田保姆”服务平台上申请无人机施肥,隔天就上门了。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成了过去式,农民的双手逐渐被解放。在“田保姆”服务平台上,农户不再需要为预订农机挨家挨户打电话询问,只要动动手指,农机就会按照预约时间送到指定地点,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除了预订农机以外,“田保姆”服务平台还集成政策查询、土壤检测、保险申请等服务于一身,实现农业生产全链条精准服务。

  桐乡市围绕“田间一件事”,以农业生产全链条精准服务和监管为目标,用数字化思维和技术,创新推出“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构建完整的产、供、销、储全周期保姆式数字化服务和监管体系。从“锄禾日当午”到贴心“田保姆”,人变得越来越“轻松”,实现了农户“零接触”、监管“多方位”、服务“全托管”。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