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各行各业  正文

活化古镇保留生活 嘉善举办中国古村镇建筑遗产保护论坛

2018-05-11 06:54:2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郑剑瑾 实习生 朱玉丹

  黛瓦粉墙,烟廊雨巷,手摇船吱呀吱呀划过平静的河水,阳光透过民宿窗户的罅隙落在木质地板上,不远处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古镇的清晨开始喧闹起来。

  在4月26日开始的中国古村镇建筑遗产保护(西塘)论坛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授牌十五周年研讨会期间,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古建筑联盟主席晋宏逵三次走进西塘古镇景区,感悟体验古镇景区的人文气息。

  充满生气的西塘,已经从“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变成了“游客与千年古镇一起生活”。

  生活成就了西塘

  西塘也守住了生活

  由谢辰生、马自树、杨焕成、彭常新、郑国珍、黄元、晋宏逵、丹青等文博专家以及中国文物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成员组成的研讨会参会人员,在会议开始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走进西塘古镇景区。

  古镇里,蜿蜒绵长的小弄,连着两条不同的街道,这是游客最愿意体验的地方。穿过弄堂,各类中式建筑的庭院,石子铺成的小路直通曲径深处,圆圆的门洞上悬着两盏大灯笼,宛若古时大户人家的大门。

  屋在水上建,桥在水上卧,影在水中游,人在桥上走,舟在桥下行。西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上千年的人文习俗,2600多户原住民依然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西塘是景区,也是小镇,有邮局有医院,有生活。这里有淳朴的物价,这是很多游客最能和西塘产生“生活”认同的地方。夏天游客在古镇里买顶草帽不过十来块钱,十块钱一盒的芡实糕咬到嘴里还是热乎乎的。

  这些年来,西塘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小镇、首批省级中心镇、省级旅游经济强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同时,西塘古镇开创了景区、社区同步建设,和谐发展的创新之举,既不为单纯追求文化保护而把一座古镇变成一个失去生命的博物馆,又不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把一座古镇变成一座徒有其表的新城。

  “当经济的GDP与文化的DNA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主要的任务是保护文化的DNA,这是整个西塘景区管理的共识。” 西塘镇党委书记王永根告诉记者,“西塘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就是西塘旅游文化的核心。”

  “文化与旅游一直是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让文化遗产不再像物品般放在博物馆里‘静态保护’,而是让它‘活起来’,并与旅游相结合,促进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价值。”王永根表示,“每个时代的遗产保护者、文化工作者都有着不同的使命。”

  从“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

  看西塘遗产保护的延续

  白天的西塘宁静雅致,夜晚的西塘便是妖娆柔情。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她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至今仍保留着25万平方米的传统建筑群,多建于明清,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实属少见。

  “早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古建筑学人兰亭叙谈’活动就在西塘举办,这是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谢辰生等前辈学者拉开了西塘古镇保护工作的序幕。十五年来,西塘古镇的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处于不断、全面、综合性地上升之中。现在西塘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江南古镇联合‘申遗’。”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古建筑联盟主席晋宏逵表示。

  “从1996年至今,西塘共投资5.2亿元用于古镇景区建设、立面整治、地面石板修缮、管线地埋、拆除不和谐建筑、河道清淤等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古镇传统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所以西塘的保护不仅限于1.0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也不仅限于3.03平方公里的集镇区,整个西塘以保护的姿态开发新城。”王永根表示。

  “西塘很早就做出了‘保护老镇、开发新区’的决策,而且在新区开发建设时也同时提出古镇风貌保护的要求,并且一贯坚持‘规划先行’的正确工作程序。最值得一提的是西塘镇积极进行‘活态保护’的探索精神。”晋宏逵赞道。

  期间,除了政策的明确导向给予古镇保护和旅游工作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最根本的是西塘人在具体的保护维修工作中贯彻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秉承了中国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先生总结的“不改变原结构、原形制、原材料和原工艺”准则。

  为让古镇活起来,西塘还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比如对古镇内25万平方米古建筑进行保护和重点修复,赋予合理的功能;高度重视古建筑的安全,保护并净化古镇的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对古镇业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掌控,让经济活动有序发展,在经济上实现古镇的良性循环;对古镇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进行发掘和展示,用一系列的小博物馆丰富和展示古镇的文化内涵等等。

  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谢辰生: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必须要认真全面贯彻好。“利用”是要充分发挥文物本身的作用,“利用”前面的“合理”二字不能丢。

  原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 杨焕成:

  无论是古建筑还是近现代建筑,都要保留、发展,一定要坚持四原原则: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河南的四大名镇也要像西塘这样发展。

  原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 彭常新:

  又见西塘,还是那样——粉墙黛瓦,鸟语花香,清清河水,小船游荡。百姓安身,国家富强,群英于此论剑奇谭,惟愿此生再聚西塘。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马自树: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古镇保护必须要惠及民生,且要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让老百姓切实得到实惠。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唐孝祥:

  从城镇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来看,国际上对于历史遗迹、历史城镇、历史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丰富,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保护体系。我国的古村镇保护可以在很多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原福建省文物局局长 郑国珍:

  古镇是能够让人记住乡愁,给后人留下希望的地方。江南水乡各个古镇,要能够互学互比,找出还存在的不足,特别是跟世界遗产、跟我们未来的子孙要求进行对照的工作,走出一个新的更好的发展空间。

  著名摄影家 尔冬强:

  重视现代社会背景下古村镇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复兴,古村镇中更应该多些展示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文化馆。

编辑: 黄娜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