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禾城故事  正文

改革开放看嘉兴丨缪惠新:画天画地画生活

2018-11-23 06:30: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张艺萌 区委报道组 马国海

  40年,弹指一挥间。

  改革开放,给嘉兴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留下了日久弥新的故事。

  站上新的起点,我们选择了十个人、十件事、十本账、十座地标。

  回望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地标,曾在嘉兴大地上留下怎样坚实的印记。

  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我们的报道里,这些人既杰出又平凡,这些事既宏伟又细微,这些岁月既绚烂又日常。

  其实,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同行者、见证者、受益者。愿我们的笔尖和镜头,能带给你回望的温暖和前行的力量。

  近日起,浙江新闻客户端嘉兴频道推出《波澜壮阔40年 改革开放看嘉兴》栏目,敬请垂注。

  【人物名片】

  缪惠新:1959年出生,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人。1983年后开始农民画创作,擅长将中国元素融入西方表达手法,多次赴北京、法国、美国和日本举办个人画展,被海外艺术界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代表作品《乡情》、《七牛图》、《乡村》、《家园》等。

  1998年缪惠新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亚洲版)评为亚洲十大艺术家之一;2004年缪惠新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称号。2010年缪惠新被文化部授予“群文之星”。

  立冬后,阳光有些清冷。

  来到秀洲区油车港镇栖真村,仿佛走进一个艺术展厅,色彩绚丽的农民画涂满墙壁,温暖扑面而来。

  移步换景。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村民缪惠新的创造。

  40年前,拿起画笔的缪惠新做梦都没想到,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会被人称作“东方毕加索”。

  “改革开放,让我们这样一群喜欢涂涂画画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缪惠新说,正是一支画笔,改变了他的命运。

  缪惠新出名很早。他曾与张艺谋、成龙等一起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十位艺人”之一。

  如今,59岁的缪惠新已满头白发。可一拿起画笔,他还会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放下锄头 画天画地画生活

  农民的创造力,不局限在土地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秀洲区文化馆组织辅导了20多位没多少绘画基础的绘画爱好者,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农民画。

  缪惠新便是其中之一。缪惠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干过许多重活,导致肩膀一大一小。他没有绘画功底,从18岁才开始临摹作品。

  “恨不得把眼前的生活,都入了画中。”缪惠新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一池春水。他对于文化的渴望,对于画画的激情,也由此迸发。

  一发不可收拾。1983年,中国首次举办“中国农民画画展”。缪惠新和秀洲区的其他8名农村青年美术爱好者创作的农民画,居然捧回了一个全国一等奖和两个全省一等奖。

  “征稿要求画出乡土上最感动人的一个画面,我想起祖母,想起她在田间地头劳作的背影。”缪惠新凭借一幅《乡情》,一举成名。

  缪惠新代表作《乡情》

  至今看来,这幅画作依旧动人:画面中,夸张到几乎撑满整个画布的发髻,是一位妇女的背影,角落里是蚕桑、米饭、鸡鸭和牛羊。

  构图大胆的背后却是“无奈”。“我只是喜欢画画而已,画正面画不好,没办法就画了背影。”缪惠新说,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农民画,画农民。在缪惠新看来,农民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干完农活,坐在田埂上随心所欲画几笔,成了最开心的事。”缪惠新说,有的画插秧、捕鱼、养蚕、种桑等田间劳作,有的画杀年猪、踏白船、逛庙会等民俗活动。

  缪惠新一支画笔,让农村最醇的风情跃然纸上,成为抹不去的乡村记忆。

  1998年10月缪惠新与美国波特兰博物馆馆长高登在毕加索的《和平鸽》前合影

  跨出国门 农民画醉倒外国人

  变化总在不经意间到来。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缪惠新不再务农,成了当时乡政府的一名文书。工作之余,他把大把的时光都留给了画画。

  推开世界的门,中外艺术交流也日盛。这为缪惠新和秀洲农民画打开了一扇走向世界的窗。

  1995年,缪惠新第一次带着他的作品走出国门,在法国办了个人画展。1997年,他应邀到美国办画展。

  1997年,缪惠新首次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

  最令缪惠新没想到的事,发生在1998年。当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亚洲十大艺术家”的民间投票评选活动。因国外画展而名气日隆,缪惠新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入选“亚洲十大艺术家”。

  此后,缪惠新的作品多次赴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10多个国家交流展出,1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及中外友人、收藏家收藏。

  频频走出去,打开了缪惠新的视野。如今,在缪惠新的作品中多了几何不规则构图和现代派意象。不止缪惠新一人,一批农民画新秀开始拿起画笔,秀洲农民画蓬勃生长。

  2001年,嘉兴市秀洲区举办了中国首届农民画艺术节。一时间,秀洲成了全国农民画发展的焦点所在。如何传承好农民画,将“零打碎敲”升级成文化产业,成了缪惠新这些人思考的一道问题。

  1998年10月缪惠新登上《时代》周刊,入选“亚洲十大艺术家”

  回归乡村 擦亮画乡金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缪惠新说自己是一个离不开故土滋养的人。出国办展时,曾有朋友邀缪惠新留在美国,被他一口拒绝。

  “故土才能给我创作的灵感。”缪惠新说,画画就是要回归到生活本身,他从不后悔回到家乡。

  这是最深的情结。2007年,缪惠新回到老家油车港镇栖真村,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画家与村干部的双重身份,让他在村里实施了许多新奇的想法。

  缪惠新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烂水塘填了建公园。此外,缪惠新还把近百幅充满乡村气息的农民画喷绘在老街墙面,让传统与现代有了巧妙的嫁接。

  缪惠新的“野心”,不止改变一个村。创作一批农民画精品, 培育一支农民画家队伍,建设一批农民画创作基地,办好一个农民画艺术节……缪惠新一直牵挂着秀洲农民画的发展。2010年,他带头成立了个人画室。

  眼下,缪惠新在秀洲区文联工作。平时只要有学校找他教孩子画画,他都一口应下,义务为孩子提供教学,他希望一生做好农民画这片田埂上的“牧羊人”。

  更令缪惠新开心的是,近几年,秀洲农民画还与时尚创意结合,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运用独具匠心的设计,笔端的农民画变身成近百款新颖、美观、实用的衍生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农民画成为秀洲的一张文化金名片。30余年间,秀洲农民画已培育农民画骨干100多人,储备画乡新秀2000余人。千余幅作品入选全国各种展览并获奖,300多幅精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浙江画院及各国友人收藏。

  【记者感言】

  万水千山走过,缪惠新始终坚守着一个农民看世界的方式。

  30多年间,或许他的绘画风格变了,但绘画的习惯没有变。画笔不轻易洗掉,颜料和纸要用光。对待绘画,缪惠新始终虔诚朴素。

  退休后,他会住在农村老家。不仅因为这里创作灵感多,更因为这是他此生最爱的地方,没有之一。

  其实,农民画的创作史,也是一部农村的变革史。这些笔墨夸张,色彩绚丽的绘画,忠实地记录着嘉兴农村30年来的巨大变迁,值得细细品读。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