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嘉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概要

字体:
2025-08-12 11:33:07 来源:浙江在线 柳孟均 钟璐婷

(一)发展态势

民营经济是嘉兴的金字招牌。20年来,嘉兴持续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税收的重要来源、稳定就业和改革创新的重要主体。

1.从发展质效看,2002年以来,嘉兴市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展现出强大活力。市场主体实现有序扩容,2024年末,嘉兴在册市场主体79.29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6.88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6.9%,6家民营企业跻身“中国500强”、7家民营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桐昆控股集团和新凤鸣控股集团年营收超千亿。

2.从发展贡献看,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8.1%,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7%,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0.8%,民营企业进出口对全市外贸增长贡献率87.1%。2024年民营企业实现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66.9%;2024年规上工业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占规上工业研发费用的75.6%。


(二)政策环境

如今在嘉兴,政府“添力”民企发展新动能与民企奋楫向前演绎新活力双向赋能,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正在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一是民营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23年9月,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民营经济政策,研究制定《嘉兴市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和《“1+N”细化表》,共计5方面32条市级落实措施和93条目标、170条细化措施。举行《嘉兴市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成为全省首个面向全社会宣传推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地落实的设区市。2024年,围绕要素保障、投资促进、公平竞争、能级提升、环境优化等维度,谋划制定《2024年嘉兴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推出32项精准扶持措施,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矩阵。

二是惠企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充分发挥“企业服务直通车”作用,深化问题诉求办理,扎实推进“企业服务直通车”工作,落实“一般问题快捷解决、疑难问题集中攻坚、复杂问题领导牵头、服务过程留痕可查”工作机制,2024年,“企业服务直通车”累计受理协调企业问题诉求8877个,问题办结率97.87%。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三张清单,明确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交往规则,消除政商交往的顾虑。健全“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与民营企业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开展“亲清直通·企呼我应”行动,实行问题诉求“收集—反馈—解决”闭环管理。

三是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要素保障方面,创新实施“金融‘活水’润企工程”,通过“财政+基金+金融”组合拳破解融资难题。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投资促进领域,建立“城市更新合伙人”机制,南湖区老粮仓改造文创园、秀洲区闲置厂房转型光伏产业园等17个项目已吸引民间资本32亿元。在涉企政策落实闭环方面,举办“政务公开在浙里—惠企最‘嘉’音”活动,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加快政策兑付进度,助力企业强信心、增后劲、提能级。在最新的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嘉兴市营商环境列全国地级市前十。全面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省率先完成县(市、区)企服中心授牌,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企业服务圈,梳理形成《嘉兴市涉企服务事项清单》168项。

(三)特色亮点

1.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点”上聚焦示范标杆梯度培育,民营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含金量不断提高。拥有世界级“灯塔工厂”塔家、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创建未来工厂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8家。“线”上聚焦细分行业重点发力,结合9个细分行业试点先行,五县(市)均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县域试点并获得省级财政专项激励。“面”上聚焦项目推进深化改造。截至2024年底,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市级以上绿色工厂覆盖率达到35.7%。

2.发展新质生产力步伐加快。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建立市场化“揭榜挂帅”机制,突出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作用。聚焦“用。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生命健康、科技强农、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六大科技专项,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市级重点研发项目49项。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常态开展院企银企“三向对接”,累计已举办对接会28场,发布科技成果260项,签订院企合作项目113个。

3.对外贸易投资提质升级。民营企业持续担当稳外贸“压舱石”。202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18.4亿元,其中民企贡献3442.9亿元,占比71.5%,出口额(2643.6亿元)较2020年增长71.3%。境外布局加速拓展,截至2024年底累计经备案(核准)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112家,覆盖74个国家地区,投资规模达218.95亿美元。创新建立全省首个民营企业“五个一”涉外制度规范体系组建全省首个出海法律服务团和境外投资服务联盟,在印尼新能源产业园、埃及纺织基地等重点项目形成示范。

(四)2024年嘉兴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1.产业规模能级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8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3.5%。民营服务业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998家,占比近八成(77.5%),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4%,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86.0%。

2.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壮大,2024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79.83万户,比上年增长4.4%,民营经营主体77.35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6.9%。从新增规模看,全市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0.22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58万户,个体工商户7.38万户。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民营企业研发费用较上年增长0.9%,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4%,占比较上年提升0.03个百分点;研发活跃度(有研究开发费用企业的比重)达93.4%,高于规上工业平均1.2个百分点;研发机构设置率(有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达81.9%,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1.3个百分点。

4.金融服务支撑成效显著,出台民企融资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从信贷、发债、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精准发力,“贷款码”平台服务5.58万家企业获贷3592亿元,规模居全省首位。截至2025年1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53.60亿元,同比增长5.71%,民营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40.96%。

5.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动能,研究起草混合产业用地管理实施办法,全国首创“数字普法人”增值服务新模式,企业信用评价优良率89.75%,列全省第一。“综合查一次”减少扰企244户次,“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将企业失信率自1.24%降低至1.08%。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