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监管机构及上级行关于2025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部署,浙江示范区支行紧扣“保障客户权益,乐享安心生活”核心主题,聚焦“全面守护重点客群权益、深度融合日常服务流程、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三大主线,创新构建“线上+线下”“集中+常态”立体化宣教体系。通过扎实举措,力求金融知识精准触达千家万户,显著提升群众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切实筑牢区域金融安全防线。
聚焦重点群体,织密金融防护网
社区助老“筑防线”:针对老年群体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的情况,该行组织宣传骨干走进老年客群较为集中的老年公寓和社区广场,分别于6月16日和6月20日组织两场宣讲活动,让金融知识直达老年客群。宣讲过程中工作人员结合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案例,剖析“以房养老”“投资养老项目”等诈骗套路,手把手教授识别虚假宣传、保护个人信息技巧。通过“唠家常”式沟通,让防非知识深入人心,筑牢老年群体金融安全“防火墙”。

图:2025年6月20日,示范区支行走进老年公寓开展宣传。
服务新市民“双驱动”:将“工行服务日”打造为金融服务与知识普及双重平台。业务骨干走进新市民聚集企业,在提供账户启用、手机银行开立等基础服务的同时,重点解读金融政策、推介合规产品。积极推广企业微信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咨询渠道。围绕反洗钱、反诈主题,结合AI诈骗、买卖银行卡等新型案例,普及法规与风险要点,强调信息保护责任。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企业16家,触达客户1170余户。
深入农村“兴农通”:持续推动金融教育常态化下沉,以“兴农通”服务点为依托,深入乡镇村社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支行将金融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村活动中心,通过方言讲解、案例剖析(侧重涉农诈骗、非法集资等)、现场答疑等形式,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就近学习实用金融知识,掌握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技能。
融入服务场景,打造沉浸式教育
网点阵地“强辐射”:一是深耕厅堂主阵地,充分发挥网点前沿阵地作用,精心布设宣传物料,设立专业化金融知识宣教区,常态化开展厅堂“微沙龙”,系统化普及防范电信诈骗、识别非法集资、安全使用电子银行、珍爱个人征信等核心金融知识。二是聚焦宣传月节点抓热点,紧抓中、高考季等关键节点,精准开展专项防诈骗宣传。深入解析“志愿填报付费指导”、“内部指标招生”等典型骗局,为考生及家长筑牢防诈防线。三是延伸服务拓半径, 依托“工行驿站”服务品牌,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瞄准社区居民日常高频场景(如晨起买菜),组织员工走进周边生鲜超市驻点宣传。利用客流高峰时段,通过展板展示、手册发放、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居民揭示非法金融活动危害,普及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引导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与安全意识。

图:2025年6月14日,嘉善亭桥支行走进人口密集的生鲜超市,积极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宣传。
数字宣教“广触达”:创新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推出《明辨是“非”》防范非法集资抖音短剧,还原真实案例引发共鸣,首周播放量破10万次。联合嘉善县反诈中心拍摄反诈宣传片,剖析“安全账户”“陌生账户汇款”等典型诈骗手法,本地媒体播放量达4万次,成为群众“防诈必修课”。
服务创新“零距离”:选拔20名骨干组建“金融顾问团”,常态化进企业、入商圈,提供政策解读、账户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在商圈网点设立小面额现金备付窗口,便利零币兑换、残币回收等民生需求。
践行金融为民,守护百姓“钱袋子”
成功拦截,筑牢最后防线:支行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为民”初心。下辖支行营业部在接到客户许女士遭遇Facetime诈骗的求助后,针对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卡内81万元资产面临风险的情况,网点迅速反应,远程指导其转账避险、挂失卡片,并在其到店后协助转为纸质存单、重置密码、撤销诈骗分子发起的黄金赎回操作,成功化解危机,全额保住资金。下辖西塘支行针对客户账户资金2万多元“不翼而飞”的情况进行火速排查,敏锐发现诈骗分子诱使客户生成了一张电子二类账户,及时更换账号保护资金。
“扫街”宣传,延伸服务半径:针对当前严峻的反诈形势,该行积极深入周边商圈及商户开展“扫街式”宣传,传授一整套防骗秘籍。以真实案例切入,讲解常见诈骗识别防范技巧,推广“全民反诈”APP,引导树立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理念,强化信息保护意识。针对老年商户、个体户等重点人群,采用方言讲解、图文并茂方式确保易懂易记。
浙江示范区支行开展的2025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宣传与服务举措,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预计直接覆盖群众超一万人,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未来,支行将继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为营造安全、诚信的金融消费环境贡献工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