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强化六大抓手 秀洲王江泾全力推进“全国文明镇”创建

2020-05-20 07:13:02 来源: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记者 郁馨怡 通讯员 张月利 谈佳怡

  请输入图片描述

  2020年是本轮全国文明镇创建的“冲刺之年”。为扎实推进“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5月19日上午,秀洲区王江泾镇党建工作办公室(文明)、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四位一体)、执法中队、交警中队、消防中队、市场监管所等部门的骨干人员对公共场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导,并督促其及时整改。

  街巷的店铺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5月19日上午,秀洲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王江泾分队执法队员汪亦纯和同事在王江泾镇长虹路上巡查,他们将路边未按要求停放的非机动车移动停车区内,并给沿街店铺做入户宣传。

  请输入图片描述

  “阿姨,这本《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读本你看下哦。”汪亦纯一边分发宣传手册,一边说道,最近镇里在创建“全国文明镇”,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开糖果文具店的孙书凤对镇里创建工作非常支持,她说,“店铺门前干净整洁,店面整体形象也就提升了,顾客看着舒服,也更愿意来消费。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在闻川路和长虹路十字路口,除了有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和协警,还有一群鲜艳的“红马甲”在路口协助文明劝导,他们手持“文明劝导”小红旗,身着“王江泾帮帮团志愿者”红马甲,对现场看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请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在路口的志愿者,主要劝导非机动车要文明出行,提醒车主佩戴头盔、不能逆向行驶等等。”已经在路口站了一个小时的居民志愿者朱慧说,作为王江泾镇的居民,觉得自己也有义务和责任来参与镇里创建工作中,为王江泾镇创建“全国文明镇”出一份力。

  当天上午,市场监管所人员和消防专职队队员也对王江泾镇中心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全国文明镇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一项综合性的荣誉称号。体现一个镇全方位的形象。”王江泾镇党委副书记翁松刚表示,今年以来,王江泾镇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和自信心,强化“六大抓手”的工作。

  一是抓思想,聚共识,形成创建工作新合力。王江泾镇把文明城市创建当作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分管领导负第一责任,部门负责人负第二责任的责任工作机制。召开创建工作部署推进会,要求全镇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紧紧对照创建标准和测评体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周密部署协调落实。

  二是抓宣传,重引导,掀起创建工作新高潮。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完善宣传手段,通过“传统宣传+新媒体宣传”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时刻让居民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宏大声势,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效果。

  三是抓落实,强保障,力促创建工作新成效。为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王江泾镇集中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对标对表抓好落实。建立严格的督查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四是抓重点,求突破,打造文明乡镇新形象。集中力量主抓三个重点: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道路畅通、公共设施、乡村绿化、污水处理等工程,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对全镇各主次干道的环境卫生、门店经营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突出治脏治乱,强化日常保洁、全面提升集镇人居环境;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助推全国文明镇创建。

  五是抓特色,增亮点,力求创建活动新突破。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范围积极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商家献爱心活动,力所能及地免费为居民群众提供便利,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帮互助理念;结合“最美王江泾”系列评选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向榜样学习、向先进人物、模范人物学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

  六是抓业务,见实效,实施精准指导新方式。改变以往业务混合传统布置方式,今年,采取分别对餐饮单位、居民小区、网吧、窗口单位、景区等测评项目实行主体分块逐一召开现场会,实施精准指导,逐项落实整改,使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细节决定成败。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全镇将铆足干劲,及时查漏补缺,加大整改力度,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待并做好创建工作。也希望通过全民参与的责任体系,在全镇形成一个良好的创建氛围,使创建效果更明显,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 

编辑: 黄娜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