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嘉兴的金字招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嘉兴市持续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8月2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嘉兴市有7家企业入围,其中营收千亿元以上企业4家,千亿以上企业数居全省第二。如今,政府“添力”民企发展新动能与民企奋楫向前演绎新活力双向赋能,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正在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一是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23年9月,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民营经济政策,研究制定《嘉兴市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和《“1+N”细化表》,共计5方面32条市级落实措施和93条目标、170条细化措施。举行《嘉兴市贯彻落实〈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成为全省首个面向全社会宣传推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地落实的设区市。围绕要素保障、投资促进、公平竞争、能级提升、环境优化等维度,连续两年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要点,推出多项精准扶持措施,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矩阵。
二是要素保障持续加强。聚焦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强力确保“三个80%”落实到位,今年1-7月,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基金投决直投项目和子基金5个、投资3.6亿元;高端装备、科创子基金投资项目35个、投资7.12亿元,专项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100%;保障民间投资工业用地项目8925亩,占比达到82%,全市保障175个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项目新增能耗指标268.59万吨标准煤,其中保障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达98.9%。积极向上申报优质民间投资项目,浙江湖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GWh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生产项目等7个项目入选2025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强化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中小民营企业项目用地保障,在2025年度全省中小民营企业项目第一批和第二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争取上,嘉兴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累计获得831.7亩,排名全省第二。创新实施“金融‘活水’润企工程”,通过“财政+基金+金融”组合拳破解融资难题。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国首部科创金融专项法规《嘉兴市科创金融促进条例》于2025年7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聚焦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科学完整的制度框架,为我市建设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抢抓债券市场增量政策机遇,积极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路径,全省首单民营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对进一步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截至8月底,已推动5家科技型企业落地科技创新债券66.5亿元,发行主体、发行金额均居全省第二。长三角地区首个知识产权转化中心落户嘉善,通过在嘉善示范区管委会设立长三角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服务站,在青浦、吴江以及嘉善县罗星街道、姚庄镇和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设立知识产权孵化园,实现长三角知识产权转化中心和嘉善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资源整合,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全流程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向示范区延伸拓展,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辐射范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