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桐乡市洲泉镇人大立足“小切口”,发挥各人大代表履职大作用,扎实推进民生微实事即办即结,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民生关切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路灯亮化暖民心,破解群众夜间出行难题
在湘溪村大大小小的通组道路和主干道上,每隔50米都安装了一盏路灯。傍晚时分,170余盏路灯准时亮起,温暖的灯光不仅照亮了村道小巷,更照进了百姓心坎。
“以前这段路黑漆漆的,现在亮堂堂的,晚上散步安全多了!”村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湘溪村人大代表充分利用每周进联络点开展选民接待活动和网格走访日,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民对道路要求亮化的需求比较高。全村除主干村道以外,村民组户小路没有架设路灯,广大村民普遍反应一到晚上黑漆漆一片,早晚出行很不方便。
为彻底解决夜间行路难问题,保障村民出行安全,湘溪村大力开展道路全域亮化工程,在项目实施前期,代表们结合小组结构,对路灯安装类型、路灯数量及安装位置等积极建言献策,项目实施过程中,代表们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查看工程进度,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确保工程质量。在代表的严格监督下,工程不仅按时完成,全域亮化举措还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道路全域亮化工程的完工,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更温暖了村民的心。“每解决一个群众诉求,满满的成就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践行代表职责与担当,想为他们办更多的实事。”镇人大代表许琳表示。
顶篷架起惠民心,老旧球场蝶变人气打卡地
“哔——”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场上球员们你争我夺,场下观众们欢呼雀跃。“这篮球场都成‘村BA’赛场了,每天都有一群人来打球!”村民们的热情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
“下班之后想在家附近打打球、跑跑步,可场地太少了”“我们新村点篮球场设施老旧,露天场地受天气影响大,运动需求难以满足。”近年来,洲泉镇大力践行全民健身理念,打造15分钟健身圈,篮球作为当地三大运动IP之一,深受村民喜爱,对此,群众对打造篮球场地的诉求也愈发强烈。
如何将 “民声” 转化为 “民生”?南庄村人大代表聚焦群众需求,前期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场地改造、设施更新等建议30余条。同时,围绕篮球场改造提升工程,组织人大代表、村干部、选民群众代表、运营方等在村民议事厅召开民声议事会,最终形成了一份包含场地设计、开放时段、维护机制等内容的可行性实施方案,为工程推进提供精准指南。项目建设过程中,代表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质量把控等关键环节,助推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今年3月5日,焕然一新的篮球场正式投入使用。此次升级不仅铺设了耐磨、防滑的专用地面,还加装了顶篷,让球场从露天变为室内,成为洲泉镇首个村级“室内”篮球馆。这座曾经的露天球场,在人大代表的推动和顶篷的“加持”下,一跃成为村里的“人气王”,吸引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打卡。
一条村道连民心,畅通群众幸福路
“现在出门路上不再拥堵了,幸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义马村村民李阿姨站在新拓宽的村道旁,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条连接河东浜至野鸭浜的道路,如今已成为人大代表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的生动见证。
作为贯穿野鸭浜、河东浜、新桥头等自然村至俞众线的重要通道,该路段因出行群众多、道路相对狭窄,长期存在会车困难、路面凹凸不平等问题。“每次经过这条道路,总得提心吊胆地寻找避让点,生怕遇到对向来车无法错车”“一下雨,路上更堵了,接送孩子特别不方便”...村民们的诉求在义马人大代表联络点里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义马村人大代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展专项视察,实地测量道路宽度,记录拥堵时段,走访沿线村民,最终形成了《关于河东浜至野鸭浜道路提升改造的建议》,最后由义马村委会具体负责道路拓宽工程,镇交管站实施“白改黑”路面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代表们全过程参与项目监督,改造工程仅用45天就顺利完成。
经过提升改造后,这条道路目前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宽7米的双向车道,投入使用后,周边村民的出行将更加通畅。“以前最怕下雨天,现在再也不担心会车难题了”“白改黑后,路上经过的车子噪声更小了”...村民们的点赞,正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成效的最好认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