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各行各业  正文

从濒临破产到浴火重生 嘉兴这家企业经历了什么?

2019-01-25 15:18:15 来源: 嘉兴日报微信公众号 沈哲韬

  应时而动。去年,桐乡市金融机构积极成功运用债委会机制完成了嘉兴首例企业破产重组案例,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这家“浴火重生”的企业如今发展如何?从举步维艰到解难脱困,这个曾经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企业又是怎样再一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呢?

  “浴火重生”的究竟是怎样一家企业?

  浙江华赢特钢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嘉兴桐乡石门镇工业园区,主要从事各类电工钢、镀锌板、彩涂板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其前身“浙江华赢板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彩薄板有限公司”“浙江华钢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华”公司),曾经是石门镇规模最大的企业群,巅峰时期,年产值高达15亿元。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涅槃史”——

  由于扩张速度过快企业3家企业的资金链先后崩断,形势急转直下,销售收入锐减至6000余万元,较2013年缩水达96%,陷入危机、濒临破产。

  “三华”公司濒临破产的情况引起了桐乡市政府、石门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金融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象、化解风险。考虑到该公司生产的取向硅钢片具有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等特点,是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从而形成共识,必须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挽救企业,化解风险。

  2014年12月17日,“三华”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并有丧失清偿能力可能,但通过重整可获得盈利能力”为由,向桐乡市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同时,浙江巨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高层在获悉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对“三华”公司的生产线以及市场开展调研。

  2015年10月,桐乡市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三华”公司的破产重整计划,并最终确定由桐乡市巨匠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及自然人李震、吕自力组成投资人团队,以承债3亿元人民币取得“三华”公司全部股权。

  同年,“三华”正式成为浙江巨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以电工钢产品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被更名为“浙江华赢特钢科技有限公司”。

  华赢钢铁银行债权金额高达4.34亿元。在市金融办、银监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6家债权银行联合成立了“债委会”,全面接管企业,成为了特殊时期的特殊“股东”。他们以联合借款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重整资金链,恢复生产经营。

  市银监办主任陈为群说:“当时我们签订了一个债委会的协议,协议上明确了各债权银行的权力跟义务,要求各家银行不能抽贷和压贷。重整期间,贷款资金不压缩、不退出。”

  有了资金保障,企业相继实施了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计划。2018年4月17日,历时两年半的“重整计划”顺利完成,华赢特钢停产的7条生产线也已全部恢复生产。

  2018年6月12日,桐乡市人民法院裁定华赢特钢科技有限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标志着备受关注的华赢特钢司法重整顺利完成。

  截止2018年12月,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77.8%,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有份额上升到3%,并且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投资人团队成员吕自力表示,华赢特钢能够起死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融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债权人委员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相较于2015年,华赢脱碳生产线仅有的1.8万吨总产量,几乎停产的状态。2018年,通过有效的银企对接,我们这条生产线产能达到了近8万吨!”

  重组完成的企业宛如新生。但如何实现盈利真正活起来却是当务之急。

  在桐乡市科协及石门镇相关部门的牵线下,华赢特钢与特种钢行业“泰山北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取得联系,正是成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在专家的帮助下,华赢特钢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在有取向钢材这一高新技术上的高投入取得了高回报。

  仅仅两年时间,产品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一个几乎面临破产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华丽转型,步入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华赢特钢还在桐乡市“两新”组织党建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下,第一时间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企业党建工作,建起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理顺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抢占市场高地,产品品质是关键。

  下阶段,华赢特钢还将进一步做更高水准的有取向硅钢产品,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生产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实现从CGO级别的取向硅钢向更高的HIB级别即高磁感有取向硅钢进军,并建设智能化分条线和变压器铁芯制造生产线,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