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未来可期!嘉兴上榜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

2019-09-02 23:13:20 来源: 南湖晚报

  近日,国内智库恒大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简称《报告》),并公布“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排行榜,通过经济、人口、购买力等27个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对全国除三沙市外的336市的发展潜力进行排名。嘉兴市排名全国第41位,在杭州、宁波和温州之后居浙江省第四。

  发展潜力榜上有名,嘉兴未来值得期待。

  嘉兴城市发展的优势是什么?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未来城市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是什么?

  对此,记者专访了嘉兴市发改委主任章剑,请他谈一谈嘉兴的今天和明天。

  Q:请简单说一说嘉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什么?

  A: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浙江省“四大”建设的大背景下,嘉兴实施首位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应着力做强核心功能,努力打造杭州湾第三极。所谓的“第三极”,就是核心经济指标进入浙江省前三强,若干重点领域能在全省发挥引领作用并对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富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25年前后经济总量在201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早日跻身万亿俱乐部。

  Q:对照杭州湾第三极的目标,目前嘉兴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A:嘉兴在区域竞争中已初步具备了优越的地理区位、坚实的制造基础、蓬勃的创新活力、活跃的开放经济、协调的发展态势这五大比较优势。

  地理区位:与杭州、宁波共同构成杭州湾的“金三角”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其中大湾区是统筹推进“四大”建设的首位战略,而杭州湾是全省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也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战场。嘉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腹地,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嘉兴占有杭州湾北岸的独特区位,包揽了北岸几乎全部的岸线,地理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与杭州、宁波共同构成了杭州湾的“金三角”。

  制造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的后劲足

  近年来,嘉兴规上工业总量稳居全省第三,2018年总产值9627.8亿元,增加值1968.1亿元,仅次于宁波、杭州。足够的规模支撑起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嘉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列全省第四、第二、第五、第二。今年以来新签约13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后劲足。

  创新活力:人才流入全国前列

  嘉兴拥有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地位,近年来,嘉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全省第二,2018年总量居全省第三。大湾区“三廊”之一的G60科创大走廊是协同创新的大引擎,嘉兴科技城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动力强劲,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进并奠基的新型创新载体,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深厚基础,创新龙头作用突出。依托这些高能级科创载体,集聚了一大批创新企业和人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6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607家,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四。今年以来的“省千”人才和海外工程师申报数均列全省第一。

  开放经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长三角一体化承担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使命,嘉兴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机遇,应对挑战。近年来,嘉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全省第三,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300多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85个。嘉兴以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为载体,以11个国别产业合作园为主阵地,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增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25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外贸方面积极应对挑战,2018年全市进出口增长14.2%,出口增长13.6%,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

  发展态势:城乡融合、区域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当今,经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嘉兴坚持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区域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成为新形势下突出重点、强化统筹的基础条件,有利于经济社会行稳致远。近年来,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稳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城镇化率达到66.0%,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三位,并连续6年提升幅度超全省平均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嘉兴下辖县(市、区)发展较为均衡,地区人均GDP极值比为1.15:1,大大优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标准,五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在全省排第三,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全省率先全域实现夺平安金鼎“满堂红”,夺得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

  经济总量、城市能级、生态环境、文教资源等成为主要短板

  在经济总量、城市能级、生态环境、文教资源等方面,嘉兴还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优势的发挥。首先,经济综合实力离第三极仍有差距。嘉兴的经济总量在省内排名中游,跟杭州、宁波还有较大差距,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六。其次,关系中心城市能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枢纽地位还未形成,对周边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不够。再次,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马家浜文化发祥地,嘉兴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上还不够充分,人文精神、文化元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特别是在城市建设领域的融合度还不够,缺乏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文化建筑和文艺产品。同时,文化教育水平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嘉兴高等教育机构、高端教育资源、科研院所数量偏少,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不够充分。最后,嘉兴环境总体质量已有明显好转,但对标生态高质量,客观上治理难度大,生态环境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足将制约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Q:接下来,嘉兴会有哪些措施来打造“杭州湾第三极”?

  A:落实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既要注重补短板,更要注重扬优势,在用“一体化”的方法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根据湾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有集聚作用、辐射能力的枢纽、制造、创新、开放四大核心功能,把长板做长、强项做强,着力把初步优势转化为明显优势,引领嘉兴综合实力进入前三强,打造“杭州湾第三极”。

  枢纽功能:力争到2025年累计完成超1000亿元交通投资

  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做强枢纽功能。将全面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到2025年累计完成超1000亿元交通投资,全力推进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一号工程”以及杭海、沪平等城际轨道项目,加快推进通苏嘉甬等铁路项目,推动“三网合一”,积极参与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启动高铁嘉兴南站扩容提升,加快推进航空联运中心规划建设,提升嘉兴港设施功能,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到2025年高铁嘉兴南站到发客运量突破2000万人次。

  制造功能:力争2025年培育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做强制造功能。巩固发挥制造业优势,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时尚产业、高端装备、化工化纤、电子信息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大健康产业1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打造制造强市。

  创新功能: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

  以加速集聚“龙头”为抓手,做强创新功能。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招引大龙头,打造大平台,整合大资源,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以G60科创走廊为主载体,发挥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龙头作用,全面深化与中国电科等央企、高校、院所的合作,打响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品牌,进一步集聚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另外,加速培育一批高科技领航企业,依托大企业布局建设100家重点企业研究院或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提升“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百人会”等品牌影响力,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

  开放功能:集聚整合全球资源 打造开放先锋

  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做强开放功能。开放是大湾区的共同特征,嘉兴一直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重点,在新时代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谋划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来集聚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开放先锋。具体来说,比如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打造跨国企业集团,同时,加快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排名前移1位,进出口总额排名前移1位。另外,以国际化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长三角最优”的营商环境。

编辑: 肖未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