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未来已来!今后五年嘉兴各地这样布局发展

2020-12-16 08:57:4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杭徽

  12月15日下午,嘉兴市委书记张兵主持召开“十四五”规划县(市、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党(工)委书记座谈会。会上,嘉兴各主体“一把手”就未来五年各地发展定位、发展布局等关键信息做了交流汇报。

  未来五年,嘉兴各地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发展路径如何选择?又将进行怎样的发展布局?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带你一起解读。

  南湖区:争当“排头兵”

  【定位】未来五年,南湖区将紧跟中央、省市步伐,锚定“一区两极三地”的目标,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排头兵”。

  “一区”,就是要全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之“首善之区”

  “两极”,一个是科技创新活跃极,力争成为长三角一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一个是产业跃迁增长极,目标是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三地”,一是弘扬红船精神示范地;二是社会治理标杆地;三是品质生活样板地。

  【布局】“十四五”时期,南湖区将不断提升区域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实现城市整体功能优化,打造“一城驱动、一廊聚能、两心辉映、多点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城驱动”——即东部新城。

  “一廊聚能”——即亚太路科创文旅走廊。

  “两心辉映”——即南湖文化中心和高铁商务中心。

  “多点支撑”——即包含新丰镇、凤桥镇、余新镇中心区域,以及城区周边特色集镇、传统自然村落和新农村社区。

  秀洲区:打造“秀美新区”

  【定位】加快建设新长征红船初心践行示范区、高质量全面发展模范新秀水,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中的“秀美新区”,奋力在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路径】坚持一体化、品质化、数字化战略导向,协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

  一体化,即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

  品质化,即持续提升产业品质;持续提升城镇品质、生活品质、生态品质。

  数字化,即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加快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从“事”向“制”“治”“智”转变,加快构筑“整体智治”体系。

  【布局】“十四五”时期,秀洲区将坚持区域一体、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导向,构建“三城三组团”空间布局。

  北科创:建设秀水新城组团,激活嘉兴北部

  中智造:提升秀湖新城组团,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突出产城融合

  南临空:打造空港新城组团,依托嘉兴机场、国家级物流园、跨境电商基地,突出产城融合,构建“一园、一港、一口岸、一集散地、一站”大枢纽。

  嘉善县:争创先行示范区

  【定位】全力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目标】到2025年,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取得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在五方面实现先行示范。一是经济发展质效先行示范;二是科技创新实力先行示范;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五是城乡幸福宜居先行示范。

  【布局】立足嘉善发展现实基础,承接示范区功能总体布局,形成“一城一谷三区,一链三廊联动”空间格局。

  中部打造嘉善未来新城,北部打造世界级祥符荡科创绿谷,东部打造临沪高能级智慧产业新区,西部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园区,南部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以伍子塘—日晖桥港为发展联动链,建成太浦河、红旗塘和中心河三条生态廊道。

  平湖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定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快速崛起的融合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城;国际化品质的开放之城。

  【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强市战略,城乡融合战略,民生共享战略。

  【目标】2025年生产总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区域协作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形成新动能,城乡融合呈现新画卷,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

  【布局】面向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将平湖全域放在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和大湾区经济的背景下整体谋划,形成“一核两极金边银线”空间发展格局,拉开平湖发展的“强弓”之势。

  一核:即主城区高质量发展核。

  两极:即南北两个园区增长极。“北极”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南极”指独山港经济开发区。

  金边银线:即58公里与沪毗邻的“金边”、27公里杭州湾海岸线的“银线”。

  海盐县:接沪连杭融嘉通苏甬

  【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实施城乡融合战略

  【重点】突出首位战略,全面实施“810”行动。即加快推进标志性交通工程、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引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集聚科创资源、提升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文旅休闲基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策划宣传推介活动等“8”项重点工作,加快实现高铁梦、大学梦、5A景区梦、千年古县复兴梦、国家级开发区梦、千亿级产业集群梦、小县大城梦、优质医疗梦、核电共享梦、乡村振兴梦等“10”大梦想,积极打造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金南翼。

  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体系,培育湾北万亩千亿平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提升科创水平;实施“小县大城”行动,提升滨海城市品质;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高质量滨海大花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强化平安法治建设,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海宁市:国际品质潮城

  【目标】绘好“一张蓝图”,打造7个方面标志性成果,即经济高质量新标杆、一流科创新引擎、改革开放新高地、绿色美丽新花园、新时代文明文化新示范、县域现代化治理新样板、品质生活新福祉。

  【定位】建设“现代中等城市”,打造“国际品质潮城”。

  “中等城市”,就是率先建成高质量竞争力中等城市。

  “国际”,就是打造“洋气大气、海派气派”县域国际化样板。

  “品质”,就是打造“品质服务”“品质智造”“品质生活”升级版。

  【战略】一是创新驱动。打造G60科创走廊创新示范、杭州湾北翼“科创枢纽”;二是融杭接沪。建设漕河泾海宁分区、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杭海新区;三是城乡融合。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实现全域城镇化;四是绿色发展。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五是现代治理。深化数字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桐乡市: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

  【定位】扛起“五大历史使命”:高标准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桐乡担当、谱写“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桐乡篇章、融入新发展格局桐乡路径、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桐乡实践、锻造高素质桐乡铁军

  建设“四个桐乡”:数字桐乡、美丽桐乡、风雅桐乡、平安桐乡。

  确保“十四五”实现“三领先一率先”:即总量领先、人均领先、质量效益领先;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六个现代化”:

  一是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先进制造业强链工程”,服务业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现代化“世界的乌镇”。举全市之力支持乌镇发展,高水平建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三是增强现代化的创新动能。实施科技创新“五倍增、五提升”行动;四是建设现代化的品质城市。提升主城区城市能级,联动推进中心城区五大板块建设,即东部时尚科技板块、西部生态文教板块、南部高铁枢纽板块、北部运河活力板块、中部国际商务板块;五是发展现代化的民生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扩面、提质,构建6个圈:10分钟文化阅读圈、健身休闲圈、医疗服务圈、美丽乡村生活圈,15分钟社保办事圈、美丽城镇生活圈;六是锻造现代化的干部队伍。

  嘉兴经开:跻身第一方阵

  【目标】加快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先行承载地、高质量外资先行集聚地、国际化品质城市先行实践地

  【战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制造强区、产城融合

  【路径】六个更高质量提升:

  一是推动现代产业更高质量提升。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推动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提升。奋力打造创业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三是推动开放水平更高质量提升。打造更有国际范的开放经开,勇当参与构筑新发展格局的先锋排头;四是推动城市品质更高质量提升。走出一条“现代化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带动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整体提升;五是推动社会民生更高质量提升。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六是推动团队文化更高质量提升。打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嘉兴港区:当先锋 打头阵

  【目标】基本建成长三角海河联运的“最佳特色港”、服务上海港及宁波舟山港的“最佳合作港”、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最佳产业港”和杭州湾北岸“最美和谐生态新港城”,为全市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当先锋打头阵,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重点】一是坚持融合发展,加快区域协作联动;二是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全域城市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五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打造绿色生态新港城;六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构筑幸福美好新家园;七是全面深化现代化治理,增强港区发展活力;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编辑: 顾雨婷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