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 嘉兴频道 | 时政要闻 | 县区速递 | 禾城故事 | 图说嘉兴 | 嘉兴理财 | 教育 | 健康 | 美食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健康  正文  
嘉兴市中医医院节气养生⑮|“凉风拂蒹葭,枝枝摇浪花”,白露节气养生九要点
jx.zjol.com.cn  2024年10月11日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健康栏目

  南柯子·白露

  凉风拂蒹葭,枝枝摇浪花。雁燕双飞*向天涯。

  离歌几度春夏,催人泪洒。

  山林染苍发,莹然薄露化。群鸟养羞*趁年华。

  笑看谷仓满挂,诗意如画。

  注:*白露三候分别为:一候鸿雁来,白露时气候渐寒,数十只鸿雁便成群结队,排成“一字阵”或“人字阵”,迁徙南方避寒,待到明年雨水,再北还至家乡。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为南方夏候鸟,春夏北飞繁殖,带来生机;到了秋风袅袅时,南飞过冬,意为“归”。三候群鸟养羞,“羞”,通“馐”,即美食;群鸟预感到秋日天地的肃杀之气,趁着万物丰收之际,纷纷储存粮果,养藏珍馐佳肴,养护羽毛,以度寒冷的冬天。

  孟仲之交,秋意益浓,暑气渐消,丹桂飘香,凉风袭降,水湿凝结,白露节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水汽凝结的节气。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开始转凉,早晚温差增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凌晨时会在地面或植物的叶面凝成白色露珠。

  白露,是一个满含诗意名字。一滴水,在人间,等了许久,终于,有了自己诗意般的名字。它在草木的臂膀上苏醒,就将秋的眼眸,滋润的澄澈明净。

  白露,一个唯美的名字。白,是秋风吹拂的一片洁白的芦花;露,是明月挂念的一颗梦幻的精灵。

  白的芦花,温情淡雅,轻柔的花絮,荡漾在金黄的秋色里,一阵凉风吹来,银波起伏,漫卷风沙,迷醉了仲秋的双眸,丰满了仲秋的韵味。白的凝露,晶莹剔透,碧玉无瑕,摇曳在晨曦的微光中,一束朝霞映染,清凉沁沁,闪闪发光,美化了花草的容颜,丰富了花草的底色。

  世间万物,相遇,是最美的事,相遇成知音,是最动人的故事。冷暖相遇,白露交融,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当凉风拂过丹桂,迎着那缕淡淡的芬芳,那在河之洲的纤纤伊人,吟着“蒹葭苍苍”的诗谣,披着飘逸的长发,在鸿雁的呢喃声中,款款地走来。

  白露,是一曲缥缈悠长的歌。秋水长天,明月如霜,那方薄雾,褪去了暑气的浮华,隐去了炎夏的躁动,夜夜更漏,沉淀下来的是闪耀着晶莹的光。世间有大美,无言胜万千。

  一夜秋凉,一滴白露,人生如梦,当诗酒趁年华。在千里和光的静秋,让我们果敢奋发,把日子过成诗意般的模样。

  一、起居养生——寒生露凝防露身

  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因天气转凉,也应逐渐将短衣短裤换成长袖长裤,注意防寒保暖。

  (1)“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防露脐。

  肚脐又名神阙穴,属任脉,是人体先天之结蒂,又是后天之气舍。其内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故而,一旦神阙受寒必伤胃肠之气,引发腹痛、腹泻、脱肛、痛经等疾病。

  因此,在天气转凉后要慎穿露脐装,要加强腹部保暖,防止肚脐受寒。如果不慎受寒,可在神阙穴处进行艾灸,可选的灸法有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气交灸等。

  (2)“白露身弗露,身穿二层布”——防露背。

  人体后背脊柱走行有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的“阳脉之海”,统管一身阳气。后背受凉后,风寒之邪趁虚而入,损伤督脉和膀胱经,耗损人体阳气。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风袭肩背,从空虚的门户而入,因此,要固护肩背的门户,重点在于固护风门、秉风。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即风邪,门即门户,此穴居风邪易侵之处,且善治风邪为病,故名风门。该穴位属膀胱经,膀胱主一身之表,是足太阳经、督脉之会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该穴在肺俞穴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有双重意义。风门穴有疏散风寒、清热宣肺之功,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头痛、鼻流清涕,故名风门。

  秉风:属手太阳小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秉即秉受,风指风邪,此穴在易受风邪之处,故名秉风。善治风痛、风痨、气逆作喘等风气之病。

微信截图_20240906150137.jpg


  因此,在天气转凉后要慎穿露背装、晚礼服等,要加强肩背部保暖,平素可多在太阳底下晒背部,用阳光之温热来补充体内阳气的不足。如果不慎导致肩背部受寒,可在肩背部尤其是风门、秉风穴处进行拔罐、刮痧、艾灸、中药外薰等。

  (3)“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防露脚。

  白露后阴寒之气渐增,天阴气凉,地湿露浓。寒湿之邪均为阴邪,寒性收引、湿性趋下。白露之后,要注意寒湿邪气伤人,夜晚睡觉时要记得盖被子,也应撤掉凉席,俗话说“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因此,睡觉时,最好不要露脚于外。

  睡前热水泡脚是预防寒邪伤人的一个实用方法,当然,如能加入一些具有散寒祛湿的中药如艾叶、花椒、苍术等进行泡脚就更好了。

  二、饮食养生——健脾润燥助秋膘

  白露是自然界气温中热与凉分水岭,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故此时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民间一直有“秋季进补”“贴秋膘”的习俗,但也有“一夏无病三分虚”的俗语,故而在进补之前应先把脾胃调理好。秋季应肺,燥易伤肺,白色属肺,此时宜适当多吃白色食物,如山药、荸荠、莲藕、百合、莲子、银耳、萝卜、梨等,但脾胃虚弱者应慎用。同时,秋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高发,这类人群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肥腻的辛辣温燥的食物,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佳。鸭肉凉性,秋鸭肥嫩,在滋补的同时,还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三、运动养生——温凉舒爽宜秋跑

  白露时节,随着气温的逐渐凉爽,为运动提供了更为宜人的环境。相较于夏季的闷热,此时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享受秋日的宁静与美好。而慢跑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其益处众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

  当然,除了慢跑之外,爬山、踢毽子、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也是白露时节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性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户外运动穿着不宜过少,尽量选择气温较高的白天进行。

  四、情志养生——畅达情志顺秋气

  白露之后,暑热结束,秋凉渐来。人体内的阳气会随着自然界的这种变化而潜藏于内,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秋悲”情绪。此时宜多走向户外,与外界多接触。可以听舒缓轻快的音乐,去登高望远,徒步远行,以涤荡身心,调养心神,破除“秋悲”情绪。做到收敛神气而不外露,畅达情志顺秋气。

  、穴位养生——肺俞列缺壮肺气

  白露节气到来之后,天气变凉,若身体对寒温更迭的气候转换尚不适应,便可能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这换季之际,小孩、老人以及体质虚弱、宿疾缠身的人更需多加防范,以免疾病乘虚而入。

  此时艾灸肺俞、列缺,可提前预防秋季的呼吸系统、肠胃系统等问题。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肺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对于各类肺系问题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列缺穴:在前臂,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此穴。列缺一穴络两经,属于手太阴肺经,同时又负责沟通、联络手阳明经大肠经。因此,列缺对于秋季可能出现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以及秋季的腹泻、腹胀等肠胃问题均有调节作用。

  六、养生药膳

  莲子百合煲

  材料: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益气补脾,润肺止咳,养心安神。

  枣泥山药糕

  材料:去核大枣50克,枸杞子15克,鲜山药650克,糯米粉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大枣和枸杞子洗净,分别用清水浸泡一晚;山药去皮切成薄片,浸泡在清水中待用。山药片加入1汤匙白糖拌匀,蒸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山药片,大火隔水蒸25分钟,取出摊凉。将摊凉的山药压制成泥,加入3汤匙糯米粉,用手不断揉搓压制成山药面团,静置15分钟。大枣切成细丝,加入3汤匙白糖拌匀,大火隔水蒸15分钟,取出摊凉。蒸好的大枣用勺子捣烂,放入搅拌机中搅打成枣泥,取出待用。取鸡蛋大小的山药面团,压成饼状,夹入适量枣泥作馅,用手将其搓成丸状,置入碟中。烧开锅内的水,放入做好的枣泥山药糕,大火隔水蒸10分钟,取出放入枸杞子作点缀,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七、养生茶饮

  材料:麦冬3克,石斛3克,百合3克,雪梨1只(带皮去芯切块)。

  饮用方法:每日1剂,加适量清水煮沸后代茶饮。

  功效:养阴润肺。

  八、养生足浴

  材料:生姜15克,艾叶10克,五味子10克,陈醋50毫升。

  方法:加入1000毫升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半小时,放凉或兑入冷水至40℃左右,倒入陈醋后泡脚15分钟即可。

  功效:散寒祛湿,养心安神。

  九、养生功法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相传为道教养生家陈抟老祖陈希夷所创,又称为二十四节气坐功却病图、四时坐功却病图、却病延年动功等。有关它的最早文献记录为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保生心鉴》一书,后世众多养生书籍《万寿仙书》《遵生八笺》等纷纷收录,并编入清朝皇家的《四库全书》,得以广泛流传。

  白露正身旋脊式:盘坐,两手按膝,头颈向左侧水平转动,带动脊柱旋转、拔伸,动作做到最大幅度时,略停后回正,之后向右侧转动,左右各推引十五次。

  此法适合每天睡前或晨起练习,防治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洒振寒、颈肿、喉痹不能言等症。

  嘉兴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嘉兴市中医药重点学科。科室现开设有治未病科、治未病(针灸)、治未病(推拿)、治未病(妇科)、治未病(感冒)、治未病(肿瘤)、治未病(冬病夏治)、治未病(城东院区)、节气养生门诊9个专科门诊。现有专职医生10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有嘉兴市中医新苗3名,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嘉兴大学讲师1名,嘉兴市中医医院“青蓝骨干”培养对象2名,嘉兴良匠培养对象、嘉兴市中医医院“青苗骨干”培养对象各1名。

  科室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未病调养、病中治疗、病后康复服务。坚持传统中医的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利用名医和专家作为专业技术支撑,运用相关中医诊断仪器,结合现代医学和设备检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疾病防治体系,为广大百姓提供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体检)、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

  科室运用针刺、推拿、艾灸、穴位贴敷、拔罐、刮痧、内服汤药、中医药膳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在咳嗽(感染后咳嗽)、不寐(失眠)、胃脘痛(慢性胃炎)、各类结节病(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代谢病(血脂、血糖、尿酸、肥胖、脂肪肝等)、肾脏病、月经病、颈肩腰腿痛、中医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等的治未病干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制定了完整的干预治疗方案。

  科室重视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7项、厅局级10项,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2部。近年来先后承担浙江中医药大学、嘉兴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立项教学类课题2项。2019年起开设了中医教学门诊,每年接收来自各级医院的进修医师十余名,每年带教住培医师、实习生、见习生数百人次。

  科室重视中医文化的科学普及和健康知识的科普宣讲工作。近年来,科室积极深入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五进”工作,先后多次嘉兴市电视台、嘉兴市广电台等平台直播、录播近百期科普节目,在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报刊媒体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整理编辑了节气养生系列保健手册和四季养生与治未病调养系列保健手册;录制了“跟着节气学养生”系列节气养生视频;牵头为浙江红船干部学院(中共嘉兴市委党校)编写了《中医文化与养生》教材;在嘉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嘉兴市老年大学,开设了“乐活”中医大讲堂,进行小班化、点单式的专题知识讲座,深受离退休老干部的喜爱和欢迎。科室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聚焦中式滋补,牵头开发了住院病房专科药膳,门诊季节药膳、门诊体质茶饮,研制开发了健脾、养颜、明目、助眠四款中式茶饮,受到广大病患和消费者的好评。

  地址:嘉兴市中医医院9号楼2楼

  科室电话:0573-82078912


分享到: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通讯员 管志敏 编辑: 郑宏
 
    相关文章

 
健康资讯
· 收藏!嘉兴市2024年8月沪杭专家出诊时间
· 嘉医先锋走基层!把健康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 收藏!嘉兴市2024年3月沪杭专家出诊时间
· 收藏!嘉兴市2023年11月沪杭专家出诊时间
· 宝宝大拇指总是内扣,怎么办?
· 别怕,宫颈癌前病变不是宫颈癌!
·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关于羊水穿刺之七问七答
· 得了痔疮,除了手术,还有其他办法吗?
· 别让“花儿”开太早,当心孩子性早熟!
· 收藏!嘉兴市2023年4月沪杭专家出诊时间出炉
· 麻醉医生能做什么?嘉兴市第一医院医生这样说
· 嘉兴第一医院:3个小妙招助您降尿酸
· 嘉兴市第一医院:螃蟹身上的“健康密码”
· 嘉兴第一医院提醒游泳高峰季谨防耳部疾病
· 今年嘉兴市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招生248名 本科补贴4.6万元
· 嘉兴援沪重症救治医疗队队员:使命在怀 无所畏惧
姐妹们“回娘家”
姐妹们“回娘家”
春节坚守一线 扮靓家园
春节坚守一线 扮靓家园
“小绿桶” 助力垃圾分类
“小绿桶” 助力垃圾分类
超强吹雪车来了
超强吹雪车来了
普查员入户摸底预登记
普查员入户摸底预登记
老知青回乡感受乡村振兴
老知青回乡感受乡村振兴
本频道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如果必要,请与医生联系,本网可提供进一步帮助。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