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病房,当说话瓣膜在郑大爷喉间发出第一声"啊",监护仪上的潮气量曲线终于突破500ml阈值,历经72小时渐进式堵管后,那根陪伴240天的银色套管被缓缓取出,在多学科团队的努力下,78岁的郑大爷再次获得了重生。
郑大爷除了有高血压,平时身体还不错。随着年龄大了,空闲时间多了,他渐渐喜欢上了打麻将。去年7月一个闷热的夏夜,郑大爷像往常一样在打麻将时,突然间出现颜面麻木,口角流涎......急送当地医院急诊,完善头颅CT提示脑出血,收入神经外科住院,当日就出现了了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呕吐,意识水平下降等加重症状,复查CT提示“脑出血较前明显增多、破入脑室,中线移位”,随后做了“右侧额颞叶去骨瓣减压+脑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术后复查CT显示脑水肿、脑室积血、肺部渗出胸腔积液增多,且意识不清,咳痰能力差,吞咽困难,考虑到治疗需要做了气管切开,后病情反复转到杭州省级医院。经过大半年的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仍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吞咽、言语功能障碍,左上肢被动活动受限,气管切开状态。
为求进一步中西医康复治疗,年后郑大爷来到嘉兴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并收治入院。入院后,康复科主任、主管医生、治疗师及护理团队共同为郑大爷精心制定了融合现代技术与传统疗法阶梯式康复方案。
据康复科主任钱立锋介绍,气管切开是重症病人气道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许多患者正常生命无法自行维持,需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数量逐渐增多。随着病人病情的逐步平稳,进入康复期,此时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期待能早日拔除气切套管,恢复正常功能。就像郑大爷,经过八个月的漫长治疗,每一步都像在挑战生存极限,但最折磨人的,还是那根卡在脖子上的气管套管——它像一道枷锁,时刻提醒着郑大伯:呼吸的自由,竟成了奢望。
面对这样的困境,治疗团队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中西医组合拳”:西医综合管理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一系列训练手段:针对气道廓清障碍、呼吸机依赖这两个问题,早期给予体外膈肌起搏、胸廓放松训练、振动排痰及配备电动起立床等治疗。针对吞咽困难合并营养不良、生活完全依赖这两个问题,给予吞咽功能电刺激、专业的吞咽-摄食功能训练及四肢肌力、平衡功能训练,佩戴说话瓣膜下进行呼吸训练、控制感染等。中医康复治疗运用“醒脑开窍”针灸、耳穴“神经开关”、艾灸“能量补给”、中药“靶向调理”个体化方剂使炎症指标下降。让“西医解决‘能不能拔’的技术问题,中医攻克‘敢不敢拔’的功能障碍。”
通过72小时分阶段堵管、拔管前评估气道通畅性等措施,经过康复科一个多月的努力,这根伴随郑大伯240天的“枷锁”终于在日前被取下。
“医学的终极胜利,是让生命重新找到存在的质感”。医疗组长王尚礼在病例总结会上感慨。如今,郑大伯每日坚持30分钟镜像疗法,用重新灵活的右手为老伴梳理白发。
这240天的“马拉松”不仅是一次医学上的胜利,更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崇高致敬,也充分展现了多学科协作与精准康复的强大力量。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医院将持续推动早期康复介入,助力更多危重患者重燃生命希望、拥抱崭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