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李阿姨(化名)在6年前接受了右侧乳腺癌根治手术。但是2年前,她的右上肢开始出现进行性肿胀、沉重、皮肤紧绷甚至反复感染,被确诊为乳腺癌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
2年来,尽管她严格坚持着保守治疗——综合消肿治疗(CDT),包括皮肤护理、手法引流、压力治疗、功能锻炼等方面,病情却依然顽固进展,手臂的肿胀和不适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
挑战极限
“头发丝上绣花”的全市首秀
面对李阿姨迫切的治疗需求,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张亮平副主任医师团队,在深入评估后,决定迎难而上,挑战技术要求极高的淋巴管-静脉吻合(LVA)手术,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张亦教授的全力支持和现场指导。
LVA手术被誉为“在头发丝上绣花”,其核心难点在于:
定位之难:术前需精确定位功能尚存、可供吻合的微小淋巴管。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吲哚菁绿荧光淋巴造影(ICG lymphography)技术进行动态导航,犹如在复杂的水网中寻找可用的细小支流。
操作之精:需要在放大数十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将直径仅0.3-0.8mm的淋巴管与相近口径的皮下微小静脉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每一步操作都要求超高的稳定性和精准度,任何细微的抖动或误差都可能导致吻合失败。
策略之巧:根据ICG造影显示的淋巴管形态和功能状态,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最优的吻合位置和数量方案,力求建立最高效的“新排水通道”。
在张亦教授的现场指导下,嘉兴一院主刀医生莫叶豪凭借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极致的耐心,在近6小时的手术中,成功完成了多个高质量的淋巴管静脉吻合。显微镜下,原本淤滞的淋巴液终于找到了新的“出路”,缓缓流入静脉系统。
首例突破
开启治疗新篇章
李阿姨恢复顺利,术后第2天即感觉肿胀感缓解,测量患肢周径减小。后续她将继续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巩固和优化手术效果。
全市首例LVA手术成功,是嘉兴一院又一技术创新,以超显微技术精准之力,为淋巴水肿患者驱散阴霾、点亮希望。未来,医院将持续深耕技术革新,以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守护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