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87岁的简爷爷(化名)被咳嗽缠了许久,几次检查都未能揭开肺部肿块的真相,全家人陷入“知道可能是癌,却抓不住实锤”的煎熬,一项被称为“查癌神器”的PET-CT技术带来了转机……
两次检查,诊断未明
87岁的简爷爷被咳嗽缠了许久,当地医院的CT片上,左肺那个模糊的肿块像块巨石压在全家人心头。两次穿刺活检后,病理结果提示:灶区肺泡上皮增生伴非典型增生,肺泡腔内少量泡沫细胞浸润。
尽管病理结果偏向良性,但是根据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医生还是高度怀疑肿块为恶性肿瘤。
一次扫描,锁定病灶
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的PET-CT技术可精准鉴别肿瘤性质,家属便决定一试。
经过PET/CT检查后显示,简爷爷的左肺上叶舌段大小约36mm×33mm肿块,病灶中心有钙化,放射性摄取增高。综合常规影像特征及PET-CT放射性摄取表现,临床诊断高度怀疑为左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
精准穿刺,破解难题
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无法接受手术,且后续治疗需要明确肿瘤病理类型。
经医院多学科团队(MDT)讨论,核医学科马建兵主任团队在PET-CT影像指导下再次给患者实施了肺肿块穿刺活检,最终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低分化癌”,为后续治疗提供病理依据。
技术亮点:PET/CT如何实现“1+1>2”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结合,通过“一站式”成像获得全身影像,可提供病灶解剖定位及功能与代谢信息,具有超高的敏感性,被誉为“查癌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