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金融服务深入千家万户的当下,新型电信诈骗也正伺机而动。近日,一场围绕“车贷逾期起诉”的真假博弈在工行平湖支行悄然展开——两名客户匆匆前往办理转账,称其亲属车贷逾期需紧急还款9万元,若当日不还清款项,将面临法院起诉,并出示了与“东风金融”的微信聊天记录。客服经理在询问贷款合同细节时发现,客户虽能通过电话确认亲属存在车贷,却始终无法提供纸质合同,这一异常情况立刻引起来了工作人员的警惕。现场经理当即建议客户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逾期”的真实性,切勿凭借陌生来电和聊天记录转账,客户接受建议后离开网点。
当日下午,客户再次返回网点,称收到“律师”通过微信发送的法院判决书,要求立即转账还款以撤销诉讼,当客户家属要求对方出示律师证时,却被以“隐私保护”为由拒绝。结合转账对象为陌生异地对公账户等疑点,银行工作人员综合判断客户遭遇电信诈骗,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现场经理一边耐心解释“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办理案件”等常识,一边联系辖区派出所介入。民警抵达后,通过专业核查确认该“逾期还款”信息纯属伪造,所谓“东风金融”聊天记录系诈骗分子伪造,目的是利用受害者恐慌心理诱导转账。在警银双方的双重劝阻下,客户最终放弃汇款,避免了近十万元损失。
这起案例揭开了新型诈骗的典型套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个人金融信息,冒充正规机构以“法律追责”为要挟,诱导受害人向陌生账户转账。银行工作人员通过“询问细节—识别疑点—联动处置”的标准化流程,成功在资金转移前斩断诈骗链条,充分展现了金融机构与公安机关在反诈应急处置中的协同效能。
面对当前电诈案件频发、手段翻新的严峻形势,该行将以此次成功堵截为契机,进一步构建“技防+人防+制度防”的立体反诈体系,依托智能风控系统强化资金流向监测,通过网点阵地宣传、社区公益讲堂等形式普及“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的防骗常识,同时深化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以金融力量守护公众“钱袋子”。在数字化浪潮中,银行与社会各界的反诈合力,正成为破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困局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