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嘉兴骄傲!这位中国核电界顶级专家重返故乡海宁

2020-01-12 22:07:06 来源: 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中国核电领域,叶奇蓁,是寥寥可数的顶级专家,是活跃在核电天地里,他是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将毕生心血献身中国核工事业的老人,就是咱们海宁人。

  这位八旬老人,身上总有一股释放不竭的能量,刷新了一项项中国纪录。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叶奇蓁带老伴特地回了趟故乡盐官。

  携老伴重游故地

  脚下磨光了的石板街,枕河而居的水乡人家,小桥流水,白墙黛瓦,连眼前这再寻常不过的一草一木,都值得这位在外工作了大辈子的游子久久回望。

  古镇上的陈阁老宅,打破了江南民居传统的建筑格局,它坐南朝北,遥望北京城的方向,寄托了清代陈家大学士心中浓浓的家国情怀。这院老房子,叶奇蓁也不是第一次来,但每回踏访,不经意间似乎都会有新的发现,勾起他积淀在心头的那份鲜活的儿时记忆。

  “这是腊梅,上次来过,这个小院子,对吧?有印象。你看这两个旗杆,大学士,大灯笼……”每到一处,他给老伴临时当起了向导。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年少时,叶奇蓁随父去了上海,中学读的是德国人创办的一所学校,这样独特的经历,让他打下了很好的德语和英语的底子。大学时,他报考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力专业,毕业后,公派到莫斯科动力学院读研究生,向苏联人取经远距离输电,1960年底,叶奇蓁学成回国,分配到二机部研究设计院工作,从此与核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时中苏关系交恶,苏联专家全部撤走,20多岁的他,接手了人生第一个重大的任务,去祖国大西北,在茫茫的沙漠戈壁深处,参与我国“两弹”研制,他的具体工作是设计调试我国第一座生产堆。

  叶老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这个工程也就是为原子弹提供核武器所需要的材料。前苏联专家人撤走了就留了一大堆的资料,我们中国没有搞核的人,也只有从你们这些人里面慢慢地转好了掌握这个技术。

  提起这段经历,和他风雨携手、一起走过了56年的老伴殷致宇如数家珍:“年轻时我挺佩服他的,因为他原来学的是电,后来回到国内以后他就改成搞核,都是完全自学出来的,家里房子也小,一个小房子都是他的书,我一觉起来一两点了他还在灯下。”

  △殷致宇

  任秦山核电总设计师

  1996年,叶奇蓁正式担任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总设计师,自主设计国内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商用核电机组,叶奇蓁和团队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前后进行了300多项大胆创新。

  在安装反应堆的关键设备控制棒驱动机构时,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他们克难攻艰,常常在高温下连续工作24小时,终于完成了850万步考核,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样的经历,在二期建设当中,比比皆是。2004年,秦山二期两台机组建成运行,每天可输送3000万度电,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电荒成为历史,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奇迹,他们的成果,多次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叶奇蓁被誉为:“靠自己的力量,让民族的核电挺起了脊梁,闯出了一条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路子。”

  叶老还带我们去杨柳山——秦山二期发电厂。重走故地,不胜感慨:“靠近这边,白底蓝帽子的房子,这我们叫常规岛,汽轮发电机就在那里头。核电要建在堤沿上。二期的占地大概多少?2000亩地,这一圈你现在看见的都是二期的,土石方两千万方,堆成了小山叫杨柳山,现在没有了。”

  今天,紧临钱塘江畔的这片小岛,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核电机组从原来的两台,增加了现在的九台,2019年总发电量521亿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东地区上海、江苏、安徽和我省浙江。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尚宪和告诉记者:“当时在设计过程当中,碰到了非常多的技术问题,这时候叶院士就迎难而上,二期的投运,实际上就实现了我国从30万机组到60万机组商用堆的一个跨越,使我们从30万向百万机组跨越过程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起着至关重要的过渡作用。”

  △尚宪和

  在海盐县秦山脚下,他一待就是10年,这一次,也是他工作距离故乡最近的一次,却因为平日实在太忙,几乎没有空回过盐官。

  叶老略有遗憾地说:“过去搞军工的都是在大西北、大西南,那搞核电才到了沿海,但回海宁不是很多。”

  对核电未来信心满满

  2018年底,叶奇蓁响应国家政策,已经84岁高龄的他,正式办理了院士退休手续,但他的脚步仍闲不下来,用老伴的话说,他比退休前还要忙,经常去国内国外出差,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类核电研讨会。

  这次采访中,和他接触过的人,纷纷感叹他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要小10多岁,走起路来步子依然轻快,思维清晰,很是健谈。他说核电是清洁安全的能源,目前除了美国、法国之外,中国就是核发电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了,未来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叶老满怀信心地说:“中国核电从总量上讲,目前排在世界第三,我们核电是从跟跑到并跑,现在属于并跑阶段,到2035年的时候,我们可以领跑,预计在2030年前后,我们就超过美国了。”

  阔别大半生,钱塘江潮涌,近乡情更怯,故土萦梦中。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这位老人心绪难平,向潮乡送上了一份深沉的祝福:“海宁既有古老的历史,而且经济社会也发展得很快,在长三角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区域必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想家乡海宁将会发展得更好,祝海宁的父老乡亲们能够在新一潮的经济发展当中起着更大作用,将来会越来越好。”

  一位真正新中国的脊梁,为叶老点 ,您是我们海宁的骄傲!

编辑: 顾雨婷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