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我们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每天推出一篇三行诗优秀作品,陪伴你把2022年的每一天都过得踏实而深刻、平凡而耀眼。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此,我们邀请更多的莘莘学子们,以才情为笔,报青春以诗,一起书写最美三行诗。
每月月初,我们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开启上月的三行诗作品投票评比环节。投票时间为5天,每一位用户可以投1—3票,每天可以投一次,根据投票票数及专家组评审选出3篇月度优秀诗作,各获得稿费300元、电子证书和纪念品;以及1名优秀指导老师(如遇第一名作品无指导老师,则当月优秀指导老师空缺),获得稿费500元、电子证书和纪念品。
第一名:《雾》,作者:陈思媛。
起雾了 你的轮廓是模糊的
摸索着 也曾跌倒了 但有人扶持着
雾依旧浓 爱愈加浓烈
【作者有话说】
陈思媛,就读于桐乡市石门中学。
当病疫之雾笼罩神州大地时,有一大批人,置身于茫茫浓雾里,勇敢前行。他们殚精竭虑地去医治、帮助病患,防御、抵抗病毒,研究、开发特效药……他们是病毒与人民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无尽探索?又是什么让他们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跌倒?是爱,爱让他们找到了信念与方向。他们彼此扶持着,以爱构成一道坚不可破的防线。不再顾及前方的路究竟多么困难,这场雾多么浓郁。在人民热烈的加油呐喊中,砥砺前行!
雾终究挡不住人与人之间的爱,却见证了雾中的那些世间美好和永恒不朽的画面。我把这些想法写成了这首短短的三行诗,用这种方式寄托我的情感,致敬那些默默在雾里奋斗着、努力着的逆行者!
第二名:《秋水》,作者:彭俊懿。
夜半 收集第一场秋水
滴答 不到天明
却足矣清凉 酝酿了一夏的时光
【作者有话说】
彭俊懿,就读于嘉兴南湖学院。
回想第一次写诗,也是秋天。故乡明月,将懵懂的少年引入诗海。在岁月的打磨中,我学会发现美、利用美、享受美,我思考用文字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写诗,能让我获得一次精神的升华和感情的释放。而秋天,也不止丰收。正如这首《秋水》,当第一场短暂的秋雨落下,夜深下榻的少年甘愿敞开心扉,冥冥之中让微凉的水澄澈长夏酝酿的喧嚣时光,美妙的乐声放缓心跳,坦然入梦,笑迎曙光希冀。
雨落人定,怀梦望远。我惊讶我的诗作能脱颖而出,也深知自己长路漫漫。此后,无论人间多么泥泞,我依旧会追逐诗与远方!
第三名:《亲情》,作者:任珊妮。
亲情 大概就是
打着电话 却无法将忧虑宣之于口
深夜到家 屋内也还亮着一盏小灯
【作者有话说】
任珊妮,就读于嘉善新世纪学校。
情由心生,笔随心动,纸墨传情,亦诗亦心!
【优秀指导老师】
曹利华 桐乡市石门中学
【指导心得】
诗词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特定的意象、丰富的联想、优美的语言,简洁的形式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展现给读者,是作者情感、志向的载体。经常品诗、写诗,会令人善思、明理、养性、强心。我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的诗词、诗歌教育,以诗养德、以诗育人,专门开设诗词、诗歌社团活动课,组织学生品诗写诗,2019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先进诗教单位。
作为学校的一名诗教老师,我经常与学生一起遨游在诗词诗歌的海洋里,沐浴着文化的精华,探索着语言的神奇,感受着韵律的优美。注重诗词诗歌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过程中注重谋篇与炼字、炼句指导,对学生自创作品进行精细点评,设计挖字填空、改句等作业,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组织学生对自创作品带着意境进行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反复诵读自问有无被诗感动,诗中的某个意境、某种情感不时会掀起作者心中的波澜。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在诗词、诗歌品读、创作道路上不停探索,不断前进!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