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上次问政会上提的建议,居然这么快就落实了”人大代表许佳飞激动着说道。
今年,随着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31个点位正式投入运营,桐乡市洲泉镇实现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惠及镇区20个村社90%以上人口,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民生答卷。洲泉镇人大自推行民生微实事立办机制以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镇长有约·代表问政”督办为抓手,助推解决了一桩桩、一件件群众忧盼关切的“关键小事”,以生动实践诠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小站点里的“民声传递站”
“我们村没有公共自行车的点位,出行非常不方便,希望政府可以协调解决增设点位。”“当前部分老旧房屋年久失修,希望能推进改善居住环境”......3月10日上午,在洲泉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围坐成圈,你一言我一语地倾诉诉求。这是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现场。
“你们的建议都非常好,我都记录下来了,我们整理后提交相关单位,尽快为大家解决。”人大代表吴焕杰说道,这场持续3小时的接待活动,共收集民情民意15条,其中4条当场得到回应,其余11条被分类登记,将作为今年代表问政议题的重点线索。
“我们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准民生脉搏。”在3月13日的主席团会议上,成员们对近期收集到的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提升等28条民情民意进行系统梳理,建立问政议题清单库,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分类管理。在具体操作中,重点选取代表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问政议题,最终精选出交通设施优化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8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列入年度问政计划,确保问政工作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问政会上的“解题进行时”
“公共自行车点位的布局是根据哪些方面来选定的位置?”“是否有调研过周边附近的群众需求?”......
“我们此次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锚定群众出行痛点、难点,立足一期建设根基上进行科学布点,实现跨越式升级。”
“我们前期对周边附近群众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4月10日,首场以“交通设施优化提升”为主题的专题问政会在洲泉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人大代表、分管条线副镇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选民群众代表围坐一起,针对群众反映的“共享自行车覆盖不足”等民生问题,人大代表结合前期深入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并在问政会上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问,向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具体建议,同时副镇长就代表们的提问一一作答,并明确了落实措施。
代表问政成了民意从“纸上”落到“地上”的转化枢纽。“群众的事等不起,前脚收集问题,后脚就要立马推动解决。”镇人大主席沈利民表示。
民生发展的“双向奔赴”
问政会不仅架起了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更实现了民生需求与政策落实的“双向奔赴”。
洲泉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优化交通出行体系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会后三天内,镇交管站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和运营企业迅速行动,完成30余处人流密集区的实地勘察,同步开展结合线上征求意见建议,对共享自行车点位进行科学规划与动态优化,确保布局合理、使用便捷。
在推进过程中,洲泉镇人大充分发挥“问政+督办”闭环机制作用,对问政会上提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依托专业代表队伍优势,通过定期视察、听取汇报等方式开展全过程监督,实时掌握项目进展和难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经过高效有序的规划建设,目前,31个公共自行车点位已经全部落地,可投放共享自行车300辆,切实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这场‘双向奔赴’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人大代表们由衷感慨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