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县区速递  正文

防控疫情从心开始 秀洲区有支特殊的“逆行”队伍

2020-01-31 06:22:00 来源: 读嘉新闻

  “这是我这么多天来,讲的最长的一次话。”1月28日,当秀洲区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服务队为一隔离点上的村民老沈做完心理干预后,他如释重负。

  在心理干预前,老沈很排斥医务人员。

  “你好,我是康安医院沈明芳。”

  “我不想和你们说话。”

  只开了半扇门的老沈,情绪很激动。

  服务队的队员们对老沈出现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示理解,并做好情绪的疏导。

  半个小时候后,老沈放下了心理防备,打开了房门的同时也敞开了心扉。

  疫情暴发,人们不光面临生理上的挑战,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也在蔓延。秀洲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建立“1+3+3”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1月27日,两支由中国好人——沈明芳和董媛媛组建的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服务队成立。

  通过组建30余人的服务团队,服务三大重点人群,畅通三条绿色通道,全方位、广渠道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线上心理疏导热线24小时在线,线下点对点心理干预。通过多种形式,秀洲区这支特殊队伍为更多的人们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情绪支援、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服务。

  “由于此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要求团队成员必须专业心理学知识、医学防控知识兼备。”沈明芳说,搭档组合时以医院咨询师、社会志愿者咨询师为配对,使团队成员在“面对面”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同步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隔离、消毒管控等专业指导。

  “很忐忑,虽然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带着口罩,包裹的严严实实,但第一次深入疫情一线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很紧张。”志愿者赵老师说。干预回来后,他感受颇深,干预时有专家和医务人员在,更有底气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了,达到“1+1﹥2”的工作成效。

  在心理援助热线12320平台上,秀洲区增设6条专家咨询热线,提供专家手机号码和微信号码,志愿服务队成员24小时轮值接听服务热线,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疏导,面向全人群提供实时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服务。27日以来,共收到心理热线电话20余人次。

  “第一医院负压病房的患者打进热线时,是长长的一声叹息。经过20分钟的心理干预,对方解开了心结,放松了心情。”沈明芳说,“我们做心理干预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聆听’,让对方吐露心声,在配合正确的引导。”沈明芳以自己的善行、善言、善心,温暖每一位患者,奋力奔跑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干预团队还对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评估,目前完成评估84人次,对情绪不稳定人员开展“面对面”心理疏导12人次,有效支撑了服务、被服务两大人群心理素质,达到化解闹矛盾、稳控社会的目的。

  面对考验,秀洲好人们把坚定敢拼的意志,勇挑重担的责任感,落实到每一次具体行动中, 努力做到"勤善和美"作表率、"勇猛精进"争先锋。

  【新闻助读】秀洲区建立“1+3+3”模式

  一、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心理危机干预三级志愿服务队伍。

  一是志愿招募,组建心理干预服务专班。发挥秀洲区精神专科、基本医疗两大专业服务健全的优势,以精神专科医院为统领,综合性医院为支撑,面向社会招募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成立以康安医院负责人为组长,精神科执业医师、国家二级持证心理咨询师为主要成员的10人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服务队和以中国好人董媛媛为组长,国家级社工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社工督导等18人的孝慈心理干预服务队。

  二是专题培训,为服务提供专业技术保证。针对疫情影响、不便开展集中培训的现状,组建钉钉工作群,线上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专业防控知识培训,以个案演示危机干预现场心理服务流程和注意事项,并组织专家对干预人员在服务中进行全程督导。

  三是明确任务,做好团队人员精准搭配。搭档组合时以医院咨询师、社会志愿者咨询师为配对,使团队成员在“面对面”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同步实施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隔离、消毒管控等专业指导。

  二、锁定目标人群,实现特殊时期特殊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全覆盖。

  一是锁定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人员。

  二是锁定医护人员、与密切接触者有关的一线工作人员。

  三是锁定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三、线上线下结合,做到心理援助服务绿色通道全通畅。

  一是开展全人群线上咨询。

  二是开展线上团体干预辅导。

  三是开展个性化线下咨询。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