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 年)》,嘉兴南湖学院新材料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正式获批,成为精准对接光伏、氢能、储能三大赛道的“项目制”人才“仓库”。首批“新能源工程师”将于2025年秋季入学,直接为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集群输送“即战力”。
其实,在专业尚未获批前,嘉兴南湖学院结合长三角尤其嘉兴的产业发展,已在探索培养“新能源”领域相关应用型人才。学校与嘉兴港区管委会共建的嘉兴南湖学院化工新材料和氢能现代产业(人才)学院,就把研发中心“嫁接”到企业,在校学生参与企业级项目研发和生产实践。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懂理论的毕业生,更是能直接上手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场景已成常态。”新材料工程学院学术副院长许斐博士介绍,为了打磨申报的新专业课程,教师们用半年时间“泡”在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联和氢能集团等头部企业。“国鸿氢能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开发的新型催化材料,如金属硫化物基复合材料,将制氢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直接成了教学案例。氢燃料电池的密封难题,就是毕业设计的选题库。”
翻开嘉兴南湖学院专业动态调整表,近三年停招了十来个专业,却新增“智能”“数字”“新能源”为关键词的5个专业。如今,学校80%毕业生专业与嘉兴重点产业匹配,“留嘉率”稳步提升。
这次新申请专业的课程表里藏着硬核跨界,学生既要掌握钙钛矿电池制备工艺,还得会搭建光伏电站数字孪生系统。正在大哲光能攻关30厘米钙钛矿电池量产技术的青年教师李国庆博士说:“现在的新能源工程师,得是六边形战士:懂材料合成、会数据分析、能操作智能产线,这才是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人才。”
目前嘉兴南湖学院已与30家企业签订“人才共育”协议。获批的新专业,也将推进这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试验向深度进发。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