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割!”9月14日9时许,在平湖市独山港镇的滩涂上,随着“海水稻”项目负责人齐正旺一声吆喝,一台大型收割机缓缓驶进金黄的“海水稻”稻田里。顷刻间,沉甸甸的稻穗“变身”热乎乎的谷粒。经去杂质、水分后测算,两个品种的“海水稻”亩产达四百公斤,均超预期目标。
“海水稻”学名“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平湖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位于杭州湾北岸的平湖,拥有27公里海岸线,滩涂资源丰富,仅独山港镇就有近千亩滩涂。由于滩涂地盐碱度较高,无法种植传统作物,多年来闲置。
请输入图片描述
如何让千亩滩涂变良田,育出香甜稻米?今年5月,平湖以海洋生态修复繁育基地为试点,根据沿海滩涂地的盐碱度以及气候等,从广东引进了“玉香油占”、广晶美占等四个新型耐盐碱水稻品种,首批种植共5.5亩。目前,3个品种的“海水稻”均试种成功并收割,最高亩均产量达到405公斤。
以种养地,滩涂变良田。据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中心主任徐军介绍,相比普通水稻,“海水稻”拥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抗涝、抗盐碱,抗逆性强。并且,通过连续几年种植“海水稻”,不仅能实现粮食的保产,还能逐步提升土壤肥力、透气性等等。“接下来,平湖计划再开垦千亩滩涂地,扩大‘海水稻’种植面积。”
请输入图片描述
“没想到滩涂地也能长稻子,真好!”独山港镇星华社区村民朱其祥一大早就赶来围观割稻。他说,以前村里也有人来“垦荒”,但种出来的稻又矮又黄,连穗子都不抽,以后有了这“海水稻”,滩涂地也成“香饽饽”了。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