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两张借谷证。毛边纸面上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干谷伍拾斤”、“干谷壹百斤”等字样,票面中间绘制持枪的红军战士,下面书写“此票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用 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
年轻的朋友可能会问,什么是借谷证?借谷证是红军向群众借粮的依据。1934年2月,第五次反“围剿”激战正酣,随着根据地越来越小,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没有粮食吃,哪来的胜仗可打!保证苏区红军的粮食供应线,就是保障苏区军民的生命线! 那么,怎么办!原中共一大代表、时任中华苏维埃粮食部长的陈潭秋临危受命,在他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一方面他向群众广泛借粮,印发借谷证,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征粮借谷的任务;另一方面,他带头节粮,向各部门下了节粮挑战书,掀起节粮的热潮。陈潭秋卓有成效的粮食工作,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保障了苏区红军的粮食供应,他赢得了最广泛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好粮食部长”。
以物正史,以史育人。尽管这些借谷证已经变黄变旧,但它们凝聚着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镌刻着共产党人不畏艰难的崇高品质,还记录着困难时期红军和苏区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心,坚如磐石,这也是人民军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素材来源:南湖革命纪念馆
讲述人:钱思雯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