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风雅桐乡触手可及!高颜值文化地标勾勒最亮丽的风景

2022-10-10 13:06:1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宋彬彬 市委报道组 徐振华 共享联盟·桐乡 颜明芬

一个建筑,何以成为一个地方的“地标”?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一建筑文化内涵的充盈。

地标,让文化可触可感。

从空中俯瞰桐乡市文化中心,外形似蚕茧的桐乡市博物馆,解构着桐乡“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桐乡市文化中心 李力群 摄

一座座分布在街头巷尾的伯鸿城市书房,高颜值、智能化、个性化,成为市民的“精神粮仓”。

伯鸿城市书房(凤凰湖)

一个个绽放在田间地头的文化礼堂,让文化惠民活动遍地开花,让公共文化的阳光雨露播撒百姓心田。

崇福镇南阳村文化礼堂

一座座高颜值的文化地标,构成了桐乡最亮丽的风景,投射出桐乡“建设人文名城、打造风雅桐乡”的笃定姿态。

传统场馆也能“很时尚”

桐乡的文博场馆建设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桐乡就成立了全省最早一批的县级博物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有桐乡市博物馆、茅盾纪念馆、丰子恺纪念馆、君匋艺术院、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吴蓬艺术院(桐乡书画院)等6家国有文博场馆。其中,有5家通过了国家三级博物馆运行评定,桐乡也因此成为全省三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县(市)。

桐乡市博物馆

茅盾纪念馆

丰子恺纪念馆

君匋艺术院

钟旭洲钱币艺术博物馆

吴蓬艺术院(桐乡书画院)

艺术与文化的点缀,赋予一座城市人文雅致的气息。2013年,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漫画馆等“六馆合一”的桐乡市文化中心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畅享文化盛宴的公共空间、遨游艺术海洋的旅游之地。近10年的时间过去,这里也有了许多新变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这坛老酒,在新技术、新载体、新媒体的充足“加持”下,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1年,作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中唯一的非遗项目,桐乡市数字非遗馆在全省先行先试。市民游客可以进行沉浸式体验,实现在线预约、在线参观、在线互动等功能,指尖轻点便能在“线上”开启风雅桐乡非遗之旅。

桐乡市数字非遗馆

如今,文博场馆已然成为人们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打卡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作为城市的地标,文博场馆让建筑之美和文化之美互相渗透,让文化在人们心中绵延。

农村的富裕,既是仓廪实、衣食足,也是知礼节、明荣辱。一座座矗立在乡野田埂上的文化礼堂,不仅承载了乡土历史记忆,还在一场场文化活动的浸润下,成为村民“身有所憩、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濮院镇油车桥村文化礼堂

作为全省数字文化系统重大改革项目“礼堂家”的省级试点,桐乡打造了“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其中重点推出的“思政进礼堂”数字化应用平台,已覆盖全市176家文化礼堂,入驻宣讲员和专家1000余名。通过该平台,以“群众点单、礼堂接单”的方式,精准匹配服务供需。

河山镇八泉村文化礼堂

今年,桐乡市还将联合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通过“文化礼堂经理人”项目提升礼堂品质、丰富礼堂活动。同时,吸引乌青剧社等文艺青年创客以及非遗传承团队、社会培训机构等入驻文化礼堂,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的新平台、农村居民生活尤其是农村老人享老的新空间。

建设乡村博物馆,将乡愁安放其中。目前,桐乡已拥有包括苏作红木博物馆在内的7家省级乡村博物馆,这些乡村文化的“窗口”,留住了影影绰绰的乡土记忆、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通过保存、展示、传承老物件,让乡土文化浸润人心。

新型文化空间“很有戏”

一尘不染的书架前,志愿者正在整理图书;明亮整洁的书桌前,大人小孩正在阅读学习……明媚的阳光洒满伯鸿城市书房,氤氲的书香晕染人们心间,一片和谐美好的场景。2018年,桐乡启动伯鸿城市书房建设,一抹抹书香,让桐乡与“风雅”勾连得更紧密。

伯鸿城市书房(会展中心) 施青山 摄

伯鸿城市书房(崇福)

市区会展中心旁的“八音盒”,被市民誉为“最美城市书房”;宋韵崇福,在横街上辟出空间,书房古色古香;时尚濮院,将书房选址在镇区最繁华的凯旋路;大美麻溪,书房依苕溪公园而建,闲适静谧……

伯鸿城市书房(濮院)

高颜值书房遍布城乡,虽然建筑风格各有不同,但内部阅读空间都很舒适。随处可见的沙发、椅子让每一块区域都是阅读空间,小到一个插座,都让读者觉得恰到好处。

桐乡市图书馆 施青山 摄

如今,以市图书馆为龙头,镇(街道)图书分馆为枢纽,伯鸿城市书房、伯鸿乡村书屋为支点,伯鸿书屋、校园书屋、汽车图书馆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市、镇、村三级阅读体系形成。纵观桐乡的伯鸿系列阅读平台,它们大多建在人流密集的“黄金地段”。可以说,打造一座,就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今年5月,乌镇·有戏FUN对外开放,露天演出、创意集市、本地戏曲和非遗手工等精彩内容,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通过老建筑与新功能的创造性融合,原先的老啤酒厂成为了“圈粉无数”的工业遗产风文旅新地标。不久前,乌镇·有戏FUN还入选了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乌镇·有戏FUN

同样刮工业风,走文旅融合路线的,还有位于河山镇的画圣浜理想村。这里的双创中心,就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来,许多带有特定时代记忆感的元素,都被留存下来。目前,一期的文创、休闲、餐厅等综合功能已实现。

河山镇画圣浜理想村

这些地标,都是从桐乡自身的文化土壤中孕育而生,有根基、有血脉、有传承,在深入挖掘、还原和提升地域文化价值的同时,融入与时俱进的元素,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和“诗与远方”相遇,找到情感寄托。

目前,一场“步履环境”粮仓艺术展正在展出中,乌镇携手中国美术学院,致力于打造全新的艺术平台。此外,乌镇大剧院、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乌镇北栅丝厂,还成为历届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等国际性活动的主场馆。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令人惊艳的地标,是桐乡文化的影子,标注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它们,不仅承载着桐乡过去的文化与生活,还链接着蓬勃发展的现在与无限可能的未来。


编辑: 顾雨婷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