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禾城故事  正文

40年做几千双鞋子免费送人 为平湖98岁老人点赞

2019-01-24 16:05:0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谢建中

陆秀珍展示自己做的虎头帽。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1月25日讯(记者 罗瑞斌 通讯员 谢建中)嘉兴平湖市乍浦镇的退休教师陆秀珍家里,经常会有陌生人到访。而这些来客,几乎都是为家里的孩子求一双鞋。今年98岁的陆秀珍在这3年里,每年要做给婴儿穿的布鞋600多双,无偿赠送给亲朋好友、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等。

  其实,陆秀珍做鞋送人已有40年光景了,之前主要做成年人穿的棉鞋、单鞋、拖鞋,前后大约做了4000多双,无偿赠送给邻里乡亲、孤寡老人、灾区群众等。因为近3年,陆秀珍用鞋锥做鞋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改做婴儿鞋。

  “我劳动惯了,停不下来,再者我退休后,还是想为大家做点事。”陆秀珍说。

  “一心二用”做“爱心鞋”

  上周四,记者来到陆秀珍家中。老人正在自己卧室里踩着一台西湖牌缝纫机,缝制着婴儿鞋鞋底。缝纫机在老人手里,十分“听话”。

  “我妈妈每天一有空就做鞋,一做就是一两个小时。”陆秀珍儿子、65岁的退休教师全星月说,这个房间也是妈妈自己选的,因为有个朝阳的大窗户,方便做针线活。

  全星月说,妈妈看电视、聊天时也会做鞋,“妈妈经常说‘就是要一心二用’,如果一心一意看电视的话,那就浪费时间了,要把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哪怕是去亲戚家做客,妈妈都会带着一个手袋,这可是她的‘移动工厂’,正是这样的见缝插针,所以她一年能做几百双鞋子。”

  在老人房间的桌子上,摆满了整整一大纸盒的小布鞋,估摸着有20多双,还有七八顶虎头帽,都是老人自己做的。陆秀珍说,这些鞋子是“寄存”在自己家里,因为大部分已被别人预订,“有时候,会有不认识的人上门求双鞋子,所以我会额外准备几双,不要让人家失望。”

陆秀珍做的婴儿鞋。

  全星月说,因为妈妈的针线活极好,外加是当地的长寿老人,很多人为了讨个吉利前来求鞋,“都是来者不拒,如果要得多的话,会让对方过一段时间再来拿。妈妈还觉得外来打工人员很辛苦,很不容易,说我们这些当地人要多关心一下他们,所以做的婴儿鞋,经常让我通过相关渠道送给他们。”

  有时,求鞋的人想付些钱给陆秀珍,但是她从不收一分钱,“我就是想做点公益,收了钱就变味了。我有退休金,一年几千元的材料费,我可以承担。”

  其实,对于鞋子的材料,老人一向要求很多,常常家人代买的不合她心意。老人就会亲自上街挑选材料,等买完后,叫辆车,大包小包送回家。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鞋子需求量不断增加,老人的子女和周围熟识的人,也会给她送一些服装厂多余的布料。

  “有这样的事情,我妈妈最开心了,我们有时候叫她‘鞋痴’。”全星月说。

  给敬老院送鞋37年

  此前的37年里,陆秀珍做棉鞋是为了送给敬老院的老人。

  “那时候,敬老院的条件远不如现在这么好,老人冬天没有暖和的棉鞋穿,于是我就想着做棉鞋送给他们。”陆秀珍说,有了这个想法后,她第二天就去买来布料、棉花,着手做鞋。

  那次,陆秀珍连开了好几个夜工,做了近40双棉鞋送给老人。

  后来,陆秀珍觉得做棉鞋还不够,于是天热的时候,还会给老人们做布鞋、拖鞋。

  “妈妈一有空就做,让我们把鞋子送给有需要的人。”全星月说,他们怕妈妈太累,劝她休息一下,但是陆秀珍总对他们说,自己身体很好,眼睛也很好,没必要闲着。

  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陆秀珍从电视里看到灾区人民的情况后,夜以继日地赶制了近300双鞋子,通过平湖有关渠道送往灾区。

陆秀珍(左)和儿子全星月。

  儿子得“真传”热心公益事业

  陆秀珍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影响着家人。每每说到家中小辈们的情况,老人总是很自豪,“他们都很争气,从没人干过违法的事情,也没有赌博、酗酒这样的坏习惯。”

  全星月更是得到母亲“真传”,退休后,也一直做着公益事业,目前是平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乍浦镇关工委还特地为他成立了一个以他命名的“星月家风工作室”,传递好家风。

  “全老师收集整理大量古代和现当代家风建设典型故事,在市关工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发布‘家风短语’‘家风故事’等短文,2018年发布了280篇。”平湖市关工委相关工作人员说,全星月还应邀到社区、学校、企业开办家风传承讲座18场。

  “妈妈说,她会继续做鞋送人,让我也要坚持为大家服务。”全星月说。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