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善魏塘街道小东门社区服务中心的阶梯教室里,银行宣讲人员正在进行反诈宣传。“真实案例+互动问答”的形式配合宣讲员的“大白话”,让抽象的金融知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赞同。
9月15日至21日是今年的金融教育宣传周。工商银行浙江示范区支行(以下简称工行示范区支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嘉善监管支局以群众关心关注内容为导向,积极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帮助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金融产品,远离虚假宣传、非法中介、非法金融和电信诈骗等活动侵害,推动金融知识和风险提示深入基层、直达群众。
延伸宣传触角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纸币表面数字颜色在金色和绿色之间交替变化,并可见到一条亮光带上下滚动。”9月15日,工行示范区支行走进嘉善银泰百货开展反假币宣传活动,以“流动讲解+系统培训”模式向商场工作人员与客户普及货币反假知识。
现场,工作人员携带反假币宣传资料、人民币等资料设备,主动向商场客户展示人民币防伪特征、防伪标志位置等,帮助群众直观了解假币识别要点。同时,该行还针对商场集中收银特点,对收银员开展了系统性反假培训,集中对假币的常见特征、识别技巧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助力提高商圈整体反假能力。
近年来,该行以网点为核心阵地,联动周边商圈构建宣传闭环,在做好网点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专区打造、定期开展厅堂微沙龙等工作的同时,充分延伸宣传触角至周边商圈和沿街商户,通过“面对面讲解”剖析虚假贷款、非法集资等高发骗局,“手把手指导”安装 “全民反诈”APP等形式,为群众讲解好合理借贷、个人信息保护等知识,以精准施策守护重点人群,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宣传服务融合 精准滴灌重要客群
在“工行服务日”走访企业期间,工行示范区支行客户经理在推广普惠金融产品的同时,主动根据公司经营、资金需求和员工变动情况等实际对相关负责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
企业和企业员工是银行金融服务主要对象之一。该行以“工行服务日”为契机,聚焦企业及企业员工核心需求,从金融宣传和产品体验双向发力提升服务获得感。针对诈骗涉案较为集中在新市民群体现状,该行重点挑选新市民群体较多的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产品推介+业务办理”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将反诈宣传融入银行账户启用、手机银行开立等基础业务办理中,提示员工们禁止出售、出租、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和账户,防范AI新型诈骗等,规范使用银行账户,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服务+宣传”融合模式将金融知识普及嵌入实际服务场景,既提升了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又有针对性地将反诈知识精准滴灌至特定客群,进一步提高宣传效率。今年以来,该行已开展“工行服务日”走访企业超230家,覆盖企业员工超9000人次。
创新宣讲形式 织密金融知识普及网络
为拓宽金融宣传广度和深度,工行示范区支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线上平台宣讲形式,通过拍摄短视频还原真实案例、打造系列精品微短剧等方式将专业内容通俗化,并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客户服务群、地方媒体客户端等线上平台发布传播,与线下阵地合力构筑金融教育宣传矩阵,织密普及网络。
“我们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线上金融知识网络问答,打破单向宣讲壁垒,强化互动性、参与感,不断提高宣传效率。”工行示范区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该行已推送原创或转载金融知识普及图文、短视频、长图漫画等4篇,内容涵盖“守住钱袋子”、“征信知识”、“存款保险”“反洗钱”等,播放量达1万次,持续拓宽宣传覆盖边界,实现金融知识精准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