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有腔调!海宁书香驿站建在绿皮火车里

2018-07-06 08:13:1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沈烨婷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7月6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沈烨婷)黄梅时节的海宁,闷热得异常。

  择一日早晨,趁着烈日还没露脸,便溜出了门。

  西山脚下,绿影婆娑,偶然却撞见了一列绿皮老火车。

  很难不注意到它,黝黑的火车头不再发出呜咽,安静地卧在铁轨上,仿佛蹲守了半个世纪。

  一块赤红的车号牌“0942”醒目地挂在车头上。这列号火车“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唐山机车制造厂,是国产第三代蒸汽机车,之前一直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煤矿服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退役。如今运送到海宁的这一段,只是这列老火车的一部分。

  几步开外的月台旁,伫立着一块白色碑牌,上书几个黑色大字,点明了它现在的身份——“海宁市图书馆自助书香驿站”。

  6月24日,在距今约有109年历史的海宁老硖石站旧址上,这列老火车摇身一变,成了满载书香的图书馆。

  顺着列车的脚踏板,拾级而上,一霎那,有点晃神。

  厚重的木桌木椅、精致小巧的壁灯、洛可可风格的玻璃窗,再加上一排排黑色书架,就像穿越回了百年前的民国书屋。

  西山公园书香驿站是是海宁继南关厢、海马路、钱江君庭酒店和尖山新区书香驿站后第5个新型的自助书香驿站。

  这里提供图书2200余册,其中儿童读物800余册,基本涵盖所有类别;内设有电子书借阅机,可免费下载3000册电子书;有数字视窗,可以动态获取图书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同时内部采用智能化节能供电系统,照明、空调等自动控制系统。

  一个书香驿站为何是民国风的装饰?“这不是一时兴起。”海宁市图书馆副馆长吕佳兰介绍,一方面绿皮火车总能让人联想到民国时期,另一方面海宁民国时期有不少名人才子,希望通过民国风的装修,能让读者们无形中感悟到重大的历史厚重感。

  书香驿站开放后,前来的读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是为一睹图书馆新貌而来。“早上来西山晨跑,我就来这里转转。这里改造好后,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邱女士说。

  “还有一个特别忠实的粉丝,每天雷打不动地在这里看一下午的书。”海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孙蝶这几天负责西山公园书香驿站的日常管理,她发现每天下午1点左右,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老爷爷都回来准时报到,一呆就是一下午。“他说他喜欢这里的读书氛围。”

  据了解,目前为止,西山公园自助书香驿站已经接待读者4500多人次,首日开放接待读者近千人次,日均图书外借近100册次。

  结合安全和便民等因素,西山公园书香驿站实现了启用身份证作为门禁凭证的功能,读者可以在原有的读者证、市民卡的同时,使用身份证直接“刷卡进门”,大大方便外地读者享受阅读,真正打通阅读通道。

  把书香驿站设在西山山脚下,说起来还有一段渊源。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5月,海宁州图书馆在州城盐官海神庙西偏屋水仙阁成立。1963年,海宁县图书馆迁至西山麓惠力寺内。

  海宁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同在西山惠力寺内时的大门。(1987年)

  海宁市图书馆在惠力寺时的外借处兼阅览室。(1987年)

  在随后几年内,图书馆又几经搬迁。“如今书香驿站在西山安家,也算是另一种历史的回望。”吕佳兰说。

  不仅是图书馆的馆史被勾起,许多人关于海宁老硖石站的记忆也被唤醒。1909年8月,186公里的沪杭铁路全面建成,设24个车站,其中海宁段共设硖石、斜桥、周王庙、长安、许村五个车站。所以海宁老早就有“小上海”的美誉,大城市新潮的事物也迅速传入海宁。

  一张拍摄于1920年海宁硖石火车站的老照片

  硖石站位于硖石北关桥路西端,其时有站房及巡警、伕役住房多间,占地四千六百六十英方尺,造价八千元,计432.94平方米,站前有上、下行月台,上有雨棚。

  后来,硖石火车站几经修整。1983年,进行扩建,隶属杭州铁路分局嘉兴车务段。全站有职工297人,站内有道4股,每日停靠客车(上下行)22列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硖石老火车站

  硖石火车站客运繁忙,是沪杭线主要站台之一,民国37年客运量有47万人次。解放后客运量稳中有增。1976年起,集市贸易活跃,旅游业日趋兴盛,至1989年,硖石站年均旅客达72.82万人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硖石火车站

  “硖石站到了”,这是海宁最早的火车站,朴实的站台,曾让多少人满载着希望远行。如今站台已经被拆,铁轨下的石头也留了下来,一起融进了这片土地中。

  如今,坐在这列老火车上,阅一本书,间歇时抬头望向车窗外,人在火车上,火车在风景里。

  这个火车小站矗立在山脚的绿色之中,陪着那座阅尽人间世事的西山,一呆,就是百年。


编辑: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