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桐乡女儿茅威涛来家乡演出 开启40年来的4个秘密

来源: 桐乡发布微信号

  熟悉的唱段响起,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一个水袖……无不传递着戏剧的魅力。

  8月23日晚上,“戏韵芬芳四十年”桐乡市戏曲专场演出在桐乡市科技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整场晚会以“传承”为主线,以《序》《源》《韵》《传》《尾声》五个篇章依次展开,回看桐乡戏剧历史,展示优秀经典剧目。

  这是一次相聚回首,更是一次摇旗呐喊

  “1979年,桐乡越剧团招收了11名女孩子。她们经过艺训后随团学戏,后来到上海等地演出都非常受欢迎……”随着视频中著名越剧演员鲍菊芬老师的讲述,1978年桐乡越剧团成立以及以茅威涛为主的11名学员的故事徐徐展开。

  现场,茅威涛也与当年的姐妹们一起登台献唱。“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样也是桐乡越剧团成立40周年,今天能和姐妹们重聚同台实属难得。”谈到此次演出,茅威涛难掩激动之情,“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我最想说的话就是感谢,感谢我的家乡,感谢我的启蒙老师,以及团里的每一位老师。”

  在离开桐乡的日子里,茅威涛一直非常关心家乡的戏剧发展。她带给桐乡的不仅是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精彩绝伦的演出,更有以戏剧改革代表人物的身份带给家乡新的戏剧理念与信息,“桐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戏剧事业启蒙的地方,祝愿桐乡戏剧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再次登上家乡的舞台。”

  8月23日的重新登台,是一次回首,一次相聚,更是对桐乡戏曲未来的一次摇旗呐喊。时至今日,除了茅威涛,她们中仍有三人一直坚守在戏曲的阵地上,“创作、演出、培养学生,这么多年我们三人一样都没落下。”石莉莉说,我们喜欢唱戏,也愿意继续唱下去。

  秉传承重发展,桐乡戏剧群众基础深厚

  桐乡戏曲秉传承、重发展,这也体现在了今晚的节目编排上。曾在央视获奖的剧目、全国“中华颂”获奖剧目、全国“小梅花”获奖剧目等11部经典剧目一一呈现,历届全国“小梅花”获得者及指导老师、全市获奖越剧票友代表也带来了精彩演出。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高潮迭起。朴实而机智的新郎倌、娇气却可爱的新娘子、土豪又温暖的丈母娘,还有一群极富灵性的“蚕宝宝”——桐乡花鼓戏《望蚕讯》以其载歌载舞的独特形式,和“望蚕讯”这一蚕乡百年习俗一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鼓戏贴近生活、节奏明快、轻松诙谐,在传统的演唱中又不失现代时尚气息,十分生动有趣。”戏剧中浓郁的桐乡特色让现场观众倍感亲切,连连点赞。

  舞台上,孩子们的演出更是抢眼。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少儿戏曲培训基地表演的原创越剧小戏《白菊飘香》赢得了阵阵掌声。

  此次“戏韵芬芳四十年”桐乡市戏曲专场演出是桐乡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撤县设市2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的举行一方面是对我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戏剧成就的一次梳理,另一方面更是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戏剧的盛宴。

  据了解,这次演出几乎是一票难求,偌大的演出大厅里时时洋溢着悠扬的曲乐,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样的热闹场面也说明广大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爱,桐乡戏剧群众基础深厚。”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以晚会的形式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桐乡戏剧的发展变化,老百姓自然是喜闻乐见。 

  延伸阅读

  铭刻在桐乡戏剧四十载奋进路上的四个关键词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桐乡的戏剧就在水乡旖旎的风光里低吟浅唱、舒袖弄剑,展示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当时,陈东琳、鲍菊芬等演员在江浙沪地区深受欢迎。

  1978年10月,东方红越剧团、星光越剧团、桐乡县花鼓戏剧团合并组建桐乡县越剧团。1979年,桐乡县越剧团招收11名女演员,如今家喻户晓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便是其中的一员。

  2015年9月,桐乡市被评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戏剧之乡”。

  ……

  时光荏苒,桐乡戏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有序,低吟婉转地演绎着古往今来的故事。这其中,尤可通过四个关键词,知过去,晓未来。

  茅威涛

  桐乡因为有了她而声名远播

  戏剧在桐乡扎根颇深,有着广泛的观众群体,桐乡人爱听本土的花鼓戏,也爱听戏曲百花园里的一枝独秀——“浙江越剧”。

  茅威涛无疑是桐乡戏剧的领军者。她是中国戏曲“三度梅”获得者,一人囊括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奖项,成为了中国戏剧改革进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越剧《张羽煮海》中的茅威涛

  据公开报道,1974年,13岁的茅威涛插班到桐乡一中,当时只有文艺班还多出个空位,考试合格后,她坐上了最后一排靠近门口的座位。没想到,当年那个仅剩的空位,将她的人生舞台最终设置在聚光灯下。

  1979年,茅威涛高中毕业,进入桐乡县越剧团。因赴上海演出《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得到越剧名伶尹桂芳、尹小芳赏识,茅威涛成为尹派的嫡传弟子,此后一直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台柱小生,曾长期担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卖油郎独占花魁女》中的茅威涛

  “传承”始终是桐乡戏剧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上世纪80年代,桐乡因为有了茅威涛而声名远播,跟随领军者的步伐,桐乡戏剧之路走得铿锵有力。

  改革 

  让桐乡的戏剧走出家门备受关注

  2012年,桐乡市越剧团正式改制成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剧团也逐步转变职能,从一个专业演出团体发展成一个主要职能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从此,桐乡的戏剧工作者担负起新的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

  2014年3月,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戏曲队带着自己的戏曲作品《割肉还娘》《菊乡戏韵》《回十八》,第一次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并夺得 “一鸣惊人”栏目周冠军。5月,再次以《姑嫂饼》《浪迹天涯》摘得比赛月冠军。11月,以《金玉良缘》《当官难》和《献宝》捧回年度六强、南方剧种第一的大奖。桐乡的戏剧走出家门,备受关注。

  戏曲小品《割肉还娘》

  桐乡花鼓戏《菊乡戏韵》

  越剧彩唱《回十八》

  越剧彩唱《浪迹天涯》

  传统艺术需要传承,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这使得整个团队树立了对艺术的崇敬之心,并立志将其发扬光大。

  为了让桐乡的老百姓能够更好观看戏剧演出,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还将戏剧的舞台搭到了村民们的家门口,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为了能让桐乡的戏迷过把戏瘾,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策划承办的央视戏曲“过把瘾”进桐乡戏曲大赛和演唱会,连续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了七期……期间,该中心的职工既是编剧、导演、也是音响师、灯光师、主持人,还是装卸工、搬运工。

  “传承需要每位戏剧工作者付诸实际行动,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桐乡戏剧再放光彩。”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任来荣祥说。作为一名当家人,来荣祥曾经经历了剧团的辉煌,也曾经历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戏剧的低迷时刻,对于如何传承好桐乡的戏剧事业,所有的桐乡戏剧人可谓费尽了心思。

  创新 

  让桐乡戏剧推陈出新赢得观众

  当新时代到来,桐乡的戏剧人不再拘泥于有限的题材和表现方式——来源于生活,与时代接轨,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甚至交流形式、人才储备上都趋向于创新。

  一出讲述求真务实精神的越剧现代小戏《毛估估》,开启了桐乡戏曲的原创之路。越剧小戏《婆婆赛亲娘》《割肉还娘》《故乡情》《大师情》《患难真情》等原创剧目,或讲述孝老爱亲,或抒发家国情怀;即便是古装小戏《白菊飘香》《司马光砸缸》等作品,亦能做到耳目一新,且“新中有根”。

  原创越剧小戏《婆婆赛亲娘》

  原创少儿越剧《白菊飘香》

  花鼓戏作为桐乡的地方剧种,也在近年得到了有力挖掘与传承。2016年,整理重排的桐乡花鼓戏《庵堂相会•过桥》登上省级舞台,更有一系列原创的花鼓小戏诞生。其中,《望蚕讯》第一次演出就一举摘得了浙江省新农村题材小戏会演金奖。

  桐乡花鼓戏《望蚕讯》

  桐乡花鼓戏《姑嫂饼》

  针对原有作品容量进行压缩创新,方能让戏剧更加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要求。《姑嫂饼》的故事流传已久,在央视演出时,全剧连说带唱仅以6分钟演完;原本半小时的小戏《割肉还娘》,同样以6分钟的容量改编成多剧种戏中戏结构的戏曲小品。普通小戏15分钟,晚会小戏10分钟,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演出6分钟,桐乡的原创戏剧因其内容精炼、贴近生活,深得观众的青睐。

  人才

  传承培养开启桐乡戏剧的全新之路

  “十年磨一戏,十年难磨一人。”进入戏剧事业发展新时期,如何培养新人、如何传承戏剧传统,成为桐乡戏剧工作者心中最牵挂的一件事。

  近年来,除了让戏剧走进校园,全市还开设了4个“少儿戏曲培训基地”——“北港小学(越剧)”培训班,“高桥中心小学(越剧)”培训班、“春晖小学(花鼓戏)”培训班和“洲泉中心小学义马校区(花鼓戏)”培训班,为桐乡戏剧种下希望的幼苗。

  第二十一届全国”小梅花“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第一名高桥中心小学《司马光砸缸》

  一路走来,戏剧新苗茁壮成长、成绩斐然。基地学员连续三年分别摘得三朵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花,高桥中心小学和北港小学两夺原创类集体节目第一名,几乎包揽全市、全省、全国的各大少儿戏曲大赛大奖。相信通过有序引导培育,桐乡能看到更多的戏剧新生力量。

  第十九届全国“小梅花”金花奖获得者沈楚涵

  第二十届全国“小梅花”金花奖获得者吴冰瑶

  第二十一届全国“小梅花”金花奖获得者傅俊峰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桐乡,民间戏剧团队如雨后春笋,目前每个镇(街道)都有自己的民间戏曲社团,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深得城乡老百姓的喜爱。2001年,陈芝仙退休后与几位“老姐妹”组建起“菊韵剧社”,至今她们的演出足迹几乎遍布桐乡各个角落。

  如今,桐乡举办每年一届的“江浙沪现代小戏邀请赛”,连续四年举办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浙江赛区选拔赛和浙江省少儿戏曲小金桂评选等重大戏剧活动。而乌镇戏剧节,更让桐乡的戏剧爱好者活跃起来,2017年,桐乡“乌青剧社”成功进军戏剧节,开启了一条通往戏剧的全新之路。

  桐乡戏剧舞台好戏不断,高潮迭起。据了解,2018年起,桐乡市还将和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两年一届的“中国·桐乡小戏艺术邀请展”,以此推动戏剧艺术繁荣发展,力求把桐乡搭建成中国戏曲艺术的大舞台。

  桐乡戏剧走进央视,现代戏剧精品创作不断,乌镇戏剧节享誉海内外,民间戏曲社团遍地开花,少儿戏曲培训基地种下希望的幼苗……戏剧,正以它蓬勃的生机在桐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凭借着深厚的民众戏剧基础,在长三角颇有影响的戏剧历史和正茁壮成长的桐乡戏剧原创、表演力量,举办具有影响的戏剧活动以及打造享誉国内外的乌镇戏剧节,桐乡正积极申报“中国新戏剧之乡”称号。

  从传统承袭到现代创作,从苦心孤诣到厚积薄发,桐乡正在用戏剧文化的力量塑造着“人文名城”的软实力,赓续着“风雅桐乡”的新辉煌。

编辑: 黄娜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