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路灯亮了,环境更整洁了,停车场也在建设中……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从“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始,就在嘉善县魏塘街道魏中村悄然上演着。
魏中村有着嘉善“外来务工第一村”之称,常住户籍人口5363人,新居民则有3.5万人。各色方言汇聚,各地价值观碰撞,却依旧呈现着平和有序的发展之态,这背后,是一套创新性的“八式工作法”。“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展以来,魏中村将这套工作法运用到大走访中,收获了新居民们的一致点赞。截至目前,魏中村累计走访新居民22300人,收集新居民诉求655条,其中已经解决596条,解决率达90%以上。
具体而言,“八式工作法”是指地缘式共建、片区式联系、组团式走访、乡音式宣讲、旅馆式服务、个性式帮扶、融合式邻里、积分式管理,在异乡为新居民们筑起了另一个安心家。
无论故乡或是异乡,党员都起着模范带头作用。魏中村党委将新居民党建工作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新居民党员发动起来,引导他们融入新家园、奉献新家园。
魏中村共有新居民党员71名,其中在册党员16人、流动党员55人。为了让新居民党员在魏中村扎根,该村建立了4个新居民党支部,并按照组织关系流出地,建立了安徽霍邱、四川红岩、浙江庆元3个地缘性党支部。对这71名新居民党员,实行双向共管,由村党委与流出地党组织通过网络、信函、传真、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沟通,及时做好党员身份确认、党员表现情况通报等工作。
“别看通报情况就是一张纸,这充分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党员们都想给自己的家乡争光,也不愿自己在同乡面前丢脸。”魏中村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地缘式共建,乡音式宣讲同样充满了“魏中特色”。阳丽平1998年就从老家四川省广元市来到嘉善魏中村,一住就是20年,对魏中村的一切早已了然于胸。同时,她也是一名党员,想为“第二故乡”做点事,于是主动担任起了乡音讲师团的工作。
普通话大家都能听能讲,却总比方言少了些亲近感,以乡音宣讲政策、调解纠纷、排忧解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开展以来,一次次的上门走访、一次次的纳凉会,都可以见到阳丽平的身影,她用四川话向乡亲们宣讲政策,也用心为新居民解决困难,让新居民们在异乡有说得上话的“自家人”。
“我一个近50岁的妇女,又没什么技能,想要留在嘉善,但找不到工作,我该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在大走访过程中,一位姓费的女士向阳丽平道出了心中的难题。
阳丽平二话没说,翻开日常记事本,仔细寻找信息。原来,她不久前曾看到一则饭店的招工启事,觉得可能有用便记了下来,现在正好用到。在与饭店老板取得联系后,顺利为费大姐找到了一份洗碗工的工作。
“嘉善我来了十几年了,一直不舍得走,就是因为这里好人多,有困难大家都会来帮助。”得知工作落实后,费大姐连声道谢。
“八式工作法”涉及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片区式联系和组团式走访,将各级领导干部编入网格,深入家庭,主动倾听新居民心声;个性式帮扶,为新居民主动发声提供了通道,有困难都可以向网格员、代办员、志愿者等求助;旅馆式服务则保障了新居民住得安全、住得放心;融合式邻里则倡导新老居民的融入、和谐;积分式管理通过“正反双向”积分制,向新居民提供入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补贴等公共服务。
“通过‘八式工作法’,我们以新管新、以新育新、以新带新、以新助新,让魏中村不再是一个打工的地方,而是新嘉善人真正的‘家’。”魏中村相关负责人说。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