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正文

满满历史记忆 嘉兴公布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9-01-08 06:03:00 来源: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地名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城市的根,它向人们提示着当地自然环境变迁、人类历史演进等信息,是文明的见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一些老地名发生变化,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也渐渐为人所遗忘。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弘扬地名文化,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去年7月,嘉兴市地名办组织开展嘉兴市级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去年12月完成评选,南湖、子城、月河等29个地名成功入选。

  一起来看都有哪29处地名

  嘉兴市级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县:海盐县;

  古镇:新丰镇、王店镇、新塍镇、硖石镇、盐官镇、长安镇、乌镇镇、乍浦镇、广陈镇、石门镇、崇福镇、西塘镇、魏塘镇、干窑镇、澉浦镇;

  古村落:马厩庙、南河头;

  古桥梁:长虹桥;

  古建筑物:子城、栖真寺、三塔;

  自然地理实体:南湖、范蠡湖、月河、汾湖、南北湖、西山、秦山。

  走近“城市地标”

  探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此次被列入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不仅有红船起航地南湖,也有耳熟能详的范蠡湖、南北湖;西塘镇、盐官镇、石门镇……镇镇远近闻名,子城、三塔、栖真寺……个个历史悠久。其中,大家感到比较陌生的可能就是南河头和马厩庙两个古村落了。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作为嘉兴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仅有的两个古村落之一,南河头地处平湖市当湖街道老城区内,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站在桥上向下看,河流像一条玉带镶嵌在街道之间,两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房屋,绿树掩映、白墙黛瓦,让人恍惚间以为走入一个古老的江南水乡。

  明宣德五年(1430年)平湖建邑时,南河头已粗具规模。而以江南六大厅堂之一的莫氏庄园为代表的大量清末民初平湖名门望族旧宅,就列于南河头南北两侧。两岸条石垒叠的石驳岸整齐划一,石板铺就的路面基本完好,保持着古城老街的古朴风貌,是一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

  同样位于平湖市的马厩庙是此次入选的另一个古村落。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代天子巡狩来到吴地,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深得民心。后人在他的养马处造庙祭祀,故称“马厩庙”,久而久之形成集镇,由此得名。

  “遵海而南有古碑,相传马厩最堪思。官田坊上官田庙,父老争称齐景祠。”在集镇西侧,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南北横跨于赵泾港上,取名“马厩庙大桥”。“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说从前马厩庙里有个和尚叫朱永福,大家都称他为‘五老佛’。他心地很善良,为了重建这座大桥花了足足三年的时间,四处奔走,到处筹钱。”住在大桥附近的李阿姨向记者讲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据记载,马厩庙大桥始建于明代,现桥为1929年重建,是目前平湖市境内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三孔石拱桥。

VCG111181313574.jpg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保护地名文化

  追溯一座城的记忆和根源

  地名承载着一片土地、一个城市的记忆和过往。来到一个古镇、站在一个古建筑物前,人们总会想去了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往事。

  “一个城市如果丧失了地名文化,就如同没有了根的浮萍、缺失了记忆的人,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对于此次开展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选工作,地名专家朱樵觉得非常有意义。朱樵表示,“地名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最古老、最活跃的部分,有着独特的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它经历了千百年时间,还能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据了解,此次入选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都是具有本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具有突出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等条件的地名。在前期评审工作中,市地名办组织地名、文史、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各县(市、区)申报的地名进行逐一比对、综合筛选,主要从是否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名镇建设、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的实际出发,选出了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次评选出的29个地名非常具有代表性,接下来我们会依照地名保护办法,对地名的使用、传承等方面进行规范。严格控制已被列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在用地名的更名;对已不使用的历史地名,要采取就近移用、优先启用、挂牌立碑等措施加强保护和利用。”嘉兴市地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嘉兴市地名办正在制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预计今后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本土文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找到自己的“根”。

  (原标题《我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这些“城市地标”承载着满满的“嘉兴记忆”~》。编辑王杭徽)

编辑: 王杭徽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