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1月1日,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嘉兴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沪杭高铁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嘉兴国际商务区,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城市向东、生活向上,十年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高水平的招商引资、高质量的内涵发展,让这一区域生机尽显。
如今,嘉兴市委市政府再次大胆构想——对嘉兴高铁南站周边50平方公里区域运用“城站一体”开发模式,打造对标国际、对接上海、对话虹桥的高铁新城。
回望是为了更好前行。站在十年发展的节点上,本版特推出系列报道“国际商务区:十年成长 一路追梦”,深度关注国际商务区走过的发展之路。
“十年间,这条路越变越宽,沿线风景越来越美!”驱车行驶在百川路上,两侧绿树成荫、花草点缀,令市民沈美洁无比感慨。
沈美洁口中的百川路,不仅改变了居民出行的状况,更见证了嘉兴国际商务区基础设施的大变样。以百川路为代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该区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十年间,这里建成了54条道路、66座桥梁,道路里程达到65.1公里。
比数字更直观的,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高标准城市公路,是道路框架的不断拉开,这些都有力支撑起了国际商务区的骨架,助力了经济的腾飞。
从无到有
城市交通骨架逐渐完善
西起纺工路、东抵南湖大道,全长2.4公里的百川路是国际商务区一条交通“大动脉”。曾经,它也是嘉兴人通往高铁南站的唯一通道,被称为高铁南站“第一路”。
提起这条道路给国际商务区带来的改变,嘉国投公司总师办主任孙凤莲体会颇深。孙凤莲是百川路建设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2010年1月,嘉兴国际商务区成立,已经开工的百川路也顺势移交过来,孙凤莲正好接手参与到道路建设中。
“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长秦路,接手时路基都完工了,我们又花了7个月,完成了路面结构的建造,抢在沪杭高铁开通前通车。”孙凤莲说,百川路的定位是嘉兴高铁通行的配套通道,时间紧、工期短,当时道路路面功能还没有精细分割,只是具备了快车道通行条件。
一条路从无到有,带来魔术般变化。孙凤莲说,百川路是国际商务区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路,它的建成通车,不仅实现了高铁南站与市内外交通的无缝对接,让出行更便捷,还从纵向上撑起了国际商务区的城市交通骨架,吸引五湖四海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更快,还要更美!去年,国际商务区又对百川路进行了整治提升,仅绿化就投入了5600余万元,改造提升面积11.5万平方米。
改造后的百川路,成为嘉兴最美道路样板。盛夏,放眼远眺,道路像一幅被拉开的长长的画卷,黄色、红色、绿色的植物群在画卷上描绘出优美的线条,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有到优
城市路网体系日趋精细
道路越来越多,景观越来越美,城市路网体系也更加精细。
近年来,国际商务区狠抓城市品质提升,带动城市交通水平的全面提升。该区在府南片区规划了14条道路,目前已建成10条,路网格局基本成熟;核心区“六纵三横”框架路网初步建立,高铁南站交通条件日趋完善;双溪板块骨干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长水路南、纺工路东次支路网已经成型。
畅通交通阻点,发展优势更明显。国际商务区还打通了由拳路、长水路、三环南路下穿沪昆铁路通道及纺工路、商务大道、南江路下穿沪杭高铁通道等下穿通道,出行变得更便捷。此外,南北向新气象路、花园路、商务大道、庆丰路、南江路、三环东路及东西向由拳路、长水路、三环南路这9条对外主干道实现与外部路网接通,为国际商务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总长6.2公里的长水路,是国际商务区成立后修建的第二条路。国际商务区成立之初,还只有1.7公里长的新气象路至纺工路段建成通车,此后几年间,国商区又相继建成了长水路(三环东路—纺工路)、长水路下穿沪昆铁路通道(长水塘—新气象路)、三环东路—长水路交叉口工程,彻底打通长水路(国际商务区段)。最近,这里又在进行高架桥建设,未来发展前景无限可期。
大交通支撑大格局,赋能城市大未来。
近年来,国际商务区还兴建了槜李大桥以及商务大道、双溪路、庆丰路、南江路4座跨南郊河大桥。高标准兴建的道路与桥梁,让国际商务区拥有了更加开放、融合发展的底气。
“未来还将形成以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高铁片区、府南片区、双溪板块为支撑,高铁、城际铁路、有轨电车、公交为载体的多层次、立体化、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构建形成面向未来、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嘉兴交通枢纽的中心地带,为嘉兴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打造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典范提供坚强保证。”嘉兴国际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