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的“重头戏”,6月28日下午,南湖区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演练现场会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嘉兴学校初中部项目工地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在精准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的同时,南湖区将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综合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力争到今年底前,基本完成“南湖区智慧建管云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大网络,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监管的“智慧化、信息化、标准化”。
“报告!施工现场发生沟槽基坑坍塌,有工人坠落,目前伤势不明......”接到施工人员报告,项目现场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暂停全部施工作业,联络组、警戒组、抢险组、医疗组等应急分队各司其职,对伤者采取最快救援,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
现场会在一场紧张的沟槽基坑坍塌应急处置演练中拉开序幕。真实的情景模拟,进一步强化了在场建筑、施工、监理等公司人员的“安全红线”意识,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当前,“品质嘉兴”大会战激战正酣,南湖区作为主战场,辖区内有在建项目270余项,建筑面积870余万平方米,很多都是品质提升、“百年百项”的重点工程。每个工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扬尘管控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南湖区践行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也对建筑领域“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落实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创新落实?会上印发的《南湖区建设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办法》颇有亮点。“前期,全区已有52个重点在建工地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其中7个工地联网安装了施工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智慧工地’建设将扩面提质,以‘精密智控’加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力度,有效遏制事故发生。
首先是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后南湖区建筑事权范围内的四类新建工地必须安装“智慧工地”监管系统,这四类工地包括申报创建区级及以上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的工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建设的公建项目,国家、省、市重点投资项目。另外,尚未中间结构验收的房屋建筑工程或尚未下部结构验收的市政工程,实际剩余工期大于3个月的房屋建筑工程或市政工程也要安装“智慧工地”监管系统。
其次是建设内容进一步明确:主要涉及四个系统模块,即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子系统,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生态环境监测子系统和特种设备监控子系统。
结合“南湖区智慧建管云平台”的完善建设,今年以来,区住建局还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生态办等相关部门创新开展“1+N”综合执法,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通过一次执法,完成多个事项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各类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7轮“1+N”综合执法检查,累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6份、停工整改通知10份,移交处罚2份,对17家施工、监理单位予以全区通报,并进行信用评价扣分,切实扎紧全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准绳”。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