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年龄最大的建筑是谁?”“马家浜遗址的建筑为什么是三角形?”“可以用纸做建筑吗?”5月23日,嘉职院教授博士团队带领辅成小学400余名六年级学生,通过“基因解码”揭开了古建筑的神秘面纱。这场以“如果建筑会说话——建筑里的思维创新与文化解码”为主题的职业体验活动,通过高校与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中国传统建筑智慧转化为创意积木,使文化精髓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实验室。
为落实嘉兴市职业教育活动周部署,嘉职院城市建设学院与辅成教育集团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联合开发了建筑职业体验课程。主讲教师贺会团副教授基于其主持的嘉兴市软科学课题(2024A21011)研究成果,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从子城遗址和马家浜干栏式建筑切入,引导学生从图形、数字、材料等维度思考建筑设计的精妙智慧。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批判性对话,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建筑文化的艺术魅力与营造技艺的匠心独运。
活动设置“时间解码”“形态实验”“社会探秘”“哲学思辨”“建筑拼图”五大探究模块,以嘉兴子城、马家浜遗址、三塔等案例串联起工艺传承、结构原理等内容。学生们通过搭建“太和殿”“皇穹宇”等创意积木,沉浸式体验建筑榫卯技艺和动手劳作的乐趣。本次活受到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六年级(1)班丁童雨同学说:“建筑里藏着这么多秘密,这周末我就想再去子城探索”。陈梓萱同学感叹道:“祖先几千年前就懂得用三角形稳定结构,太厉害了!”辅成教育集团吴晓敏副校长指出,建筑作为历史见证和文化传承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古典智慧,活动通过启发性提问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维度,在增强职业体验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高校不仅要输出知识,更要传递思维方式”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史先平表示。本次合作既是“党建引领专业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也是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未来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和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小小建筑师”职业体验课程体系建设,让古建筑智慧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鲜活教材。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