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呀,如有来世,你一定还要做我的女婿!”2015年2月,邹林根的岳母吴阿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临走前,她拉着邹林根的手,颤颤巍巍地说下了最后一句话。
邹林根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时,他保家卫国、尽忠职守;在生活中,他对久病的岳母无微不至,孝如亲子;退休后,他一心公益,用夕阳的余晖温暖别人。
他是最美退役军人,一个深爱小家、又博爱大家的“中国好人”“道德楷模”,他用行动诠释了“勤善和美”的真谛。
久病床前“真”孝子 用孝心创造奇迹
自结婚后,邹林根一直和岳母住在一起,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说起来,这“岳母”二字前应该加一个“继”字更加准确,因为吴阿英没有子女,邹林根妻子是她的继女。
1993年,吴阿英不幸双目失明,此后,加上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困扰,受尽病痛折磨的老人曾多次想用绝食的方式自杀,这可急坏了邹林根。
“妈,我们伺候您是应尽的义务,您活在世界上,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您可千万别乱想呀,我一定想办法,即使花再多钱也要把您的眼睛治好!”邹林根一边开导岳母,一边带着老人辗转上海、杭州等地求医。
在上海住院的15天里,邹林根寸步不离地守候在岳母的病床前,端屎倒尿,毫无怨言。
“吴阿姨,你女婿真孝顺啊!”医生和同病房的人纷纷称赞邹林根对岳母像亲娘一样好。听了这些话,吴阿英打心眼里开心。
12岁时父亲去世,22岁时母亲去世,过早失去双亲让邹林根分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他把对父母的思念和爱都倾注在了岳母身上。
虽然老人的眼疾最终没能治好,但邹林根这份孝心深深感动了岳母,她彻底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可惜,祸不单行。
数年后,吴阿英突发脑溢血,半身偏瘫,生活不能自理。
上有老岳母,下有襁褓孙,邹林根夫妇顿时成了最忙碌的人。于是,两人做了分工,妻子到杭州照顾孙子,邹林根则留在海盐照顾岳母。
为防止老人长时间躺在床上生褥疮,邹林根经常给吴阿英按摩、擦身、清洗尿垫,还特地买了轮椅,有空就推着老岳母去晒晒太阳。
为了及时了解岳母的健康状况,邹林根买了听诊器、血压计,每天为老人家测量血压,并做好血压数据与用药情况的记录,再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和医生联系,调整用药和剂量。
为了让岳母吃得健康,邹林根特意查阅资料给她制定了一份养生保健食谱,注重营养均衡。家里的墙上,贴着一张邹林根亲手写的食谱,每顿都是二素一荤一汤,搭配合理,菜色丰富。
为了让岳母温暖过冬,每到秋冬交替的时候,邹林根就会准备好几个热水袋,天一冷就开足空调,不让老人感受到一丝寒冷。
多年来,邹林根坚持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为岳母做早饭,帮她穿衣洗漱;晚上,一定要等岳母睡着之后,自己再去休息。
“做人要有良心,敬老爱老是好传统,对老人的孝道千万不能忘记。”谈起对岳母二十年如一日的照料,邹林根觉得理所当然。
晚年,吴阿英虽然口齿不清,说起女婿来却毫不含糊:“这些年全靠他,这女婿比儿子还要亲。”
在邹林根的精心照料下,这位失明瘫痪的老人一直活到了102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尽忠报国 心怀大爱 奉献之路不停歇
1968年,19岁的邹林根参军入伍。临行时他的母亲嘱咐他:要时刻把保家卫国、为国尽忠放在心上,忠孝不能两全,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将一事无成。邹林根始终牢记这句话直至退伍的那一刻。
在部队,学习政治文化的同时,邹林根也注重学习各项军事技能,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自我加压,练习单杠、双杠、跳远和各种枪械的拆装和射击,反复琢磨、不厌其烦,并迅速掌握了特训的要领和各套动作的关键。
在团、军区比赛中,邹林根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并获得五好标兵金质勋章。
1970年初邹林根的母亲去世。临终前,她要邹林根化悲痛为力量,为人民和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展示一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母亲的嘱托,邹林根记了一辈子。
退休后,邹林根“爱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他退而不休,常去原单位的老年活动室当义务值班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十几年如一日,献身社会服务事业,与社区孤儿结对,热心构建和谐社区……
2016年,邹林根在社区开设了“老邹工作室”,为社区居民调解家庭矛盾;还经常开展普法活动,向居民们普及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增强大家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意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医学院学生缺少遗体做实验,于是,邹林根毅然决定百年之后将遗体捐赠。
这些年来,邹林根获得的大大小小荣誉不计其数,有最美浙江人、全国孝老爱亲、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于他而言,这一切都是鼓励自己在奉献道路上不停歇的动力。
“把荣誉当压力,把称号当动力,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邹林根说。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