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禾城故事  正文

丰子恺作品《仰之弥高》特种邮票首发 真迹首次现场展出

2018-05-13 08:32:28 来源: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记者 朱婧 宋彬彬 市委报道组 魏衍方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5月13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朱婧 宋彬彬 市委报道组 魏衍方)5月11日,丰子恺作品《仰之弥高》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举行。2018年恰逢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当代美术作品选(二)》特种邮票1套3枚,其中首枚便是《仰之弥高》,这也是丰子恺作品第一次作为特种邮票在全国发行。

  作品真迹现身一小时

  首发式现场,纪念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桐乡市集邮展同时推出。在展览的最核心位置,便是丰子恺作品《仰之弥高》真迹。

  据了解,作品《仰之弥高》目前藏于上海大学博物馆,此前从未进行过现场展出。真迹的展出时间仅有一个小时,虽然时光短暂,但在场的嘉宾都表示,能够现场观赏到这幅珍贵画作,实属难得。

  1963年3月,66岁的丰子恺先生,在妻子徐力民以及次子丰元草、幼女丰一吟的陪同下,来到浙江宁波、舟山和普陀山旅游。在游历了千丈岩瀑布以后,丰子恺先生根据当时现场画下的速写,创作出了画作《仰之弥高》。

  画作中,瀑布口未设栏杆,游人可踏过矴步直抵崖口揽胜。画作近景上,五位游人或立或坐,仰视着西侧褐红色的陡峭崖壁;瀑布口水雾翻腾,景色蔚为壮观。

  丰子恺先生外孙宋雪君向丰子恺纪念馆捐赠其临摹的仿丰体书法对联等 陈为民 摄

  丰公外孙讲述画作故事

  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更是对外传播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仰之弥高》,又有哪些创作故事和深刻意义呢?

  当日,丰子恺外孙宋雪君、外孙女崔东明也来到了首发式,现场为记者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丰子恺先生外孙宋雪君介绍画作

  “外公一生创作了4500多幅画作,但这幅《仰之弥高》比较特别。”宋雪君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丰子恺的画,尺寸与A4纸差不多。但为了展现山水的气势,《仰之弥高》特别裁用了长条状的宣纸进行创作。

  更有意思的是,此画处处都留下了丰公的创作小心思。宋雪君介绍到,为了在画中体现近景与远景之别,丰子恺先生采用了粗细不同的实线,将近景处的岩壁线条刻画得十分清晰,远处的褐红色崖壁则以淡化的色彩和微微模糊的线条呈现。

  “最喜小中能见大,常求弦外有余音”,这是丰子恺先生论画的妙语,也印证了其作画的一大特色——“留白”,留给了观赏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首发式现场人头攒动 陈为民 摄

  长期以来,宋雪君都致力于丰子恺艺术研究,并学习丰子恺字画。他也曾照着图片临摹过《仰之弥高》,直到与真迹一对比才发现差距,原来画中处处有奥妙。

  此外,“仰之弥高”四个字出自《论语·子罕第九》,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与歌颂——颜渊喟然叹道:“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这也是丰子恺先生通过自己的漫画启示后人。

  亲人眼中的丰公什么样?

  在公众的眼中,丰子恺先生儒雅、睿智,那么外孙的印象中,丰子恺是怎样的形象呢? 
  “外公和蔼可亲、积极乐观,深深地影响了我。”宋雪君说,小时候,很喜欢去外公家,上午和下午的时间里,外公会在二楼聚精会神地工作,这时候我们绝对不会去打扰他。等到晚饭时间,他便会下楼,吃饭时还会喝些绍兴黄酒。结束工作的外公常和我们一起玩,把他当作同伴也不会介意。“他还时常带我们这些孩子出去,你想要吃什么看什么书,他就给你买。我小时候爱看带图画的书,外公就给我买《三国演义》连环画。”至今,宋雪君回想起与外公一起的时光,都感到无比幸福与快乐。

  创作中的丰子恺

  此外,丰子恺先生还特别爱与孩子们讲故事。据丰老先生的外孙女崔东明回忆,外公曾经专门给她讲述了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还画下来给她看。直到现在,每每看到狮身人面像,她都能想到外公。

  熟悉丰子恺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很体贴儿童。因为他对儿童观察得很多,所以他画的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为主角,真实而接地气。

  今年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丰子恺先生的故乡,桐乡还将组织不少系列活动。除了大型展览等之外,第三届丰子恺中外散文奖也在积极筹划中。

  自200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漫画之乡”以来,桐乡开展了一系列以漫画为核心的推广活动,举办了多项高规格漫画大展和大赛,同时也建立了漫画馆、漫画创作基地,开办了丰子恺漫画学校。可以说,漫画文化已经覆盖到了桐乡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切切实实成为了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丰子恺漫画作品《仰之弥高》登上邮票,更是成为了一张桐乡递给世界的全新“漫画名片”。

编辑: 黄娜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