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禾城故事  正文

远隔万里 新疆的这座沙漠古城里却处处是嘉兴印记

2018-06-21 07:18:40 来源: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记者 李回雄 沈烨婷 张艺萌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6月21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李回雄 沈烨婷 张艺萌)6月6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烈日下,十几名戴着草帽的村民正埋头蹲在农田里。这些天,地里的哈密瓜苗长势正好,一两寸长的瓜仔随风摆动。

  再过些日子,4600多公里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批成熟的新疆哈密瓜就将出现在10多家“驿疆南”旗舰店、加盟店里,走进嘉兴市民的家庭、餐桌。

  秀水泱泱的南湖,滋养着鱼米之乡嘉兴;源远流长的塔里木河,孕育了塔河明珠沙雅。八年前,当嘉兴市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进驻之后,两座远隔4600多公里的城市就紧紧联系在一起。

  八年援疆,嘉兴为沙雅带来什么,留下什么?连日来,记者在援疆一线采访,真切感受到这座沙漠古镇焕发新的勃勃生机,随处可见“嘉兴印记”。

  民生援疆 特“亲”

  援疆就是要在关键点上着力。嘉兴援疆以安居富民工程为切入点,很快打开了局面。嘉兴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赴疆伊始,就分组展开了密集调研走访,理清三年援疆工作思路和重点。

  “以前的房子漏风漏雨,现在的房子又漂亮又结实。”走进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村民热合曼·格甫力的新家,他正在拾掇羊圈。宽敞的庭院里栽种了不少蔬菜、果树,几只大白鹅正悠闲地在圈子里散步。

  “除了养羊的收入,去年我光卖菜就卖了3000多元。”坐在自家葡萄架下,热合曼捧出满满一盘核桃,和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自从搬入新家,热合曼一家子的日子越过越好。买来两台30多寸的彩电,告别了老式的旱厕,日落后一家人围着吃饭看电视,很是幸福。

  这几年,不少村民也像热合曼一家一样陆续搬进了新家,通过各级政府补助,村民们几乎没掏多少钱。沙雅县安居富民工程自2011年开始实施,嘉兴援助资金累计补助3.86亿元,解决了38535户农牧民住房问题。2018年计划建设安居富民房4413户,其中“四类人员”1003户,援助资金补助5416万元,到5月份已开工4407户,竣工1661户。

  住上新房子,也要鼓足钱袋子。“这个踩线要直,要一踩到底……”走进指挥部招引的新疆科力威被服装具有限公司在努尔巴格的卫星工厂,十几名当地妇女正在聚精会神地接受缝纫培训。“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我之前都不敢想。”32岁的妮萨古丽·库尔班笑容满面,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而就在今年年初,她还是一个不大出门的家庭主妇、找份工作只是奢望,现在她已经可以熟练操作新式缝纫机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点在沙雅让人感触尤为明显。依托现有农村合作社硬件设施和劳动力承接来料订单,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推动合作社向微型工厂转变,解决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今年,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招引了沈阳保力威军品防护装备公司落户沙雅县,可解决劳动力600余人,并带动海楼、红旗、古勒巴格等乡镇设立卫星工厂,助力实现“贫困家庭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产业援疆 真“实”

  从“输血”走向“造血”,离不开产业带动,更需要强筋壮骨的产业。

  沙雅是全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县,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80多万亩,长期以来都采用人工采棉的生产方式。如何有力推进棉花产业机械化作业和跨越式发展,一开始就摆上了嘉兴市援疆指挥部的重要议程。

  6月6日,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制造项目的工地上一派繁忙,公司项目负责人朱全生正在指挥工人紧张有序地施工。作为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招引的重点产业项目,也是南疆唯一的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制造项目由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5亿元,项目占地220 亩。项目正式投产后,年生产能力三头采棉机200-300台、六头采棉机50台,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可带动当地群众300多人就业。

  “对口援疆,我们不仅拓宽了市场、收获了商机,还吸纳了当地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朱全生说,未来公司还将计划延伸产业链,集研发设计、组装生产、销售展示、维修服务、员工培训于一体。

  主动请进来“金凤凰”,也要积极走出去借力扬帆。去年开始,嘉兴市援疆指挥部与受援地参加招商引资27批198人次,助力沙雅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8个,区外到位资金21.057亿元。组织嘉兴果企10多批次赴沙雅考察,销售阿克苏(沙雅)特色农产品9000多吨,解决沙雅果品销售难题。

  智力援疆 很“活”

  “不能只留下工厂企业,更要栽下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这是嘉兴援疆工作的共识,关键就在教育和医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幼儿园,迎着清凉的晨风,几百名维吾尔族儿童正有模有样地边背三字经,边打武学操。沙雅县嘉兴第一幼儿园是嘉兴援疆的“交钥匙”项目,由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全额投资,总投资1448.08万元,建筑面积3955.60平方米,打造成为当地示范性国语幼儿园。

  类似的“交钥匙”项目还有不少。不远处,沙雅县城南小学项目工地上,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初露雏形;沙雅县第一小学教学综合楼扩建主体工程结顶;沙雅县第二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朗朗读书声……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嘉兴在教育援疆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比硬件投入更耗费心血的是师资匮乏。

  这个难题找到了新解法。青蓝工作室在沙雅二中成立,建有可容纳70人的报告厅、电子备课室、课程教研室等,为沙雅二中和全县中学教师搭建了示范引领、结对帮扶、培训交流、专业提升平台。紧接着,阿克苏地区首个幼儿教育青禾工作室启用,掀起嘉兴智力援疆新高潮。依托青蓝、青禾工作室,嘉兴教师顶岗上课1800课时,听课326节,讲座研讨、公开课238余次。2017年沙雅二中本科上线率提高了 9.3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

  医疗卫生的空白也被迅速补上。在沙雅县人民医院,有一个集多媒体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操作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工作平台——杏林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创新突破了一批学科难题。援疆医生诊疗8002人次、手术629台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73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7项,9项填补沙雅空白。第九批援疆医生进疆以来,工作室借助远程教育平台每月组织1次医疗理论、技术培训,累计1500余人次,组织参加嘉兴医疗卫生网络听课。

  记者手记

  援疆,援疆人是关键中的关键。“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在沙雅,随处可见的胡杨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恰是嘉兴援疆干部人才的本色。

  “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也在学习大漠胡杨精神,比作为、讲奉献、树形象。”在座谈会上,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纪委书记俞惠明动情地说。一年多的援疆时间里,26名援疆干部人才斗风沙、战酷暑,以铁的纪律、硬的作风树立铁军形象,实现平安援疆。

  八年援疆,留下更多的是,相隔4600多公里的两地“亲情”,每一年都在更浓更深。去年11月,海宁皮影戏首次走进沙雅,为当地人民献上一道丰盛的民俗文化大餐。不仅于此,百日广场文化、传统体育竞技、国学知识比拼、两地文化走亲、学生书信手拉手活动……涵盖全年、覆盖全域的活动,架起了嘉兴和沙雅两地市民的“心桥”。

编辑: 黄娜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