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禾城故事  正文

英语普通话海宁话 杭海城铁将三语报站?原来是...

2018-08-16 06:09:02 来源: 海宁日报微信公众号

  8月12日,记者收到了一段视频,疑似杭海城铁三语报站语音流出!

  一起感受一下!

   

  “乃来箇(gè)站,浙大国际学院。门开济手面头”音视频里是不是听到这么一句。

  海宁人,你听出来了吗?你再用土话读一读呢?是不是这个意思——

  【下一站,浙大国际学院,开左侧门】

  这真的是以后杭海城铁的语音报站音频?如果真的被收录了海宁话,那真是一个惊喜了!

  这真的是未来城铁的官方报站音频吗?

  那么,这是真的吗?记者立刻开启了求证模式。

  杭海城铁指挥部的小伙伴告诉记者,他们也在朋友圈看见了这段音频。经过了解到,这是海宁的一群学生制作的。

  他们还告诉记者,学生们的作品很厉害,也很有意义,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想法与行动来支持家乡的城铁,传承方言,也希望未来城铁真的能听到亲切的家乡话。

  城铁的小伙伴还特意在朋友圈里转发了这段音频,配上了文字,特别有爱!

  这段音频出自谁手?

  那么,这段音频究竟出自谁手呢?记者福尔摩斯上线,立马搜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经过多方打听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上面这篇推文《招募杭海城铁三语报站志愿者啦》是去年9月发布的,咋眼一看都以为是杭海城铁报站要来了,但细细读下去,才发现,这是一群热心的90后们为家乡的城铁提出了海宁方言报站的想法——在海宁地铁站能听到海宁方言吗?

  于是,发起了杭海城铁三语报站的项目,采用了国语、英语、吴语三种语言设计城铁语音报站。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策划、采集、配音,今年8月他们的成果出炉啦!

  一群学生发起三语报站项目

  这名男生名叫陈熙元,今年22岁,海宁硖石人,刚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他热爱方言,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

  百度百科就有“海宁话”这一词条:海宁话又称海宁闲话,是海宁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代表之一,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如上海话、杭州话等)基本能互通。

  “在广州就有国语、粤语、英语报站的历史,在江浙沪也有不少公交车采用了三语报站。”陈熙元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海宁方言圈里的小伙伴们共同发起的一次奇思妙想,也可以说是一个梦想,可以在杭海城铁里听到海宁的方言。

  通过这次招募,他们有27名成员参加到这个项目,不仅有学生,也有成年人的加入,一起为这个项目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共同发起的成员

  “其实大家也各有各的事情忙,许多工作也都是大家有空才开展的。”开头的视频就是陈熙元在刚过去的7月份里策划制作出来的。

  历时一年 传递方言的心意

  “其实我们对海宁方言也比较了解,也有信心可以把它做好。”陈熙元说。

  在前期,项目组的成员也做了许多意见征求,做调查问卷,询问方言专家,去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征求外国友人的想法。

  24岁的王笛克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笛克,重庆大学毕业,学的机械专业,却意外地爱上了方言。也许语言就有这样的魅力,特别是家乡话带给我们的深深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许时间过去多年,但从小讲起的家乡话却烙在了我们的心里。

  王笛克

  “网上发邮件问专家,联系各个同学、朋友询问意见……”大家都是比较支持我们的想法的,而且也会提出宝贵的建议。”王笛克说。

  比如有专家会告诉他们,报站时的方言可以更加口语化一些,像是“下一站”,就用海宁方言“后头箇站”让人更加容易理解,拉近距离。

  除了做好调查,也有热心的伙伴去杭州坐了一圈地铁来记录杭州地铁报站时的用语,用作参考。

  今年7月,陈熙元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了海宁当地方言样本的采集。他把报站文本写了出来,希望可以找一些当地的老人可以用方言说出来。“我们是想通过老人可以用发音准些的当地方言把报站的过程描述出来,这样可以更加口语化。”

  “在访问一些老人时,有些人还不知道地铁,我们文本上写的是开左侧门,可老人执意把这个当成了公交车,说是要开右侧门才对。”在采集时,陈熙元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好在同学们的家长都支持孩子们的兴趣,不少家长通过录音等方式为这个项目提供音频,发到群里提供参考。

  其实陈熙元和王笛克今天也是第一次见面,他们因为爱好方言结识,经常在网上交流。

  记者从这个视频中发现,里面包含了余杭临平、海宁许村、长安、周王庙、郭店、斜桥、庆云、伊桥、硖石等这些城铁沿线不同地方不同口音的海宁方言,也向我们展示了海宁从西至东的方言特色与发音差异。

  “打个比方吧,像长安发音有些尖,像许村话韵母较前。”陈熙元说,“不同镇街的声调不一样,可以通过不同变调来判断这是海宁哪里的方言。”不少专业词汇从陈熙元口中蹦了出来,平时他也常常翻看《海宁方言志》这类专讲方言的书籍。

  在采集完成后,有3名同学参加到了报站的配音当中,王笛克负责英语,陈熙元负责方言部分,另一名女生吴倩婷负责普通话,他们都是通过手机录音后汇总到了陈熙元那边。

  “我以前学过flash,视频制作就我来做了。”跨度近一年的制作,小伙伴们齐心协力的成果,最后浓缩成了精华的五分钟。

  视频最后的名单是所有参与了项目的小伙伴,还有一些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们的社会人士。

  “还有些小遗憾就是,本来想把方言在细化到村,但是工作量是在太大。”陈熙元告诉记者,“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方言部分让小孩子来讲,很可惜也没能实现。”

  陈熙元还把视频传到了哔哩哔哩网站,许多网友也纷纷留言支持点赞这项行动。

  当然,陈熙元他们也尝试联系过杭海城铁的工作人员,询问他们的看法,虽然没能得到是否采用的回复,但他们还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多语报站“一站一音”设计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方案,说不定未来就有实现的一天。

  海宁土话不“土” 传承需要接力

  现在记者周围不少小伙伴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普通话包围,能给孩子一个海宁方言的环境很少,有时候就不免得担心,小孩子以后可能连土话都听不懂了。

  记者也从大元公交处了解了到,在11、12年那时,5路公交也曾试用过方言报站,不过由于公交站点比较近,普通话+方言报站的反响不太好,效果不太理想就停用了。

  “其实方言也没有什么纯正的说法,因为语言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只要能开口说就行。”2016年1月10日,陈熙元联合了海宁方言圈的小伙伴们成立“潮人语”的团队,交流方言,写写方言歌,推广海宁本土文化。

  在视频网站上“潮人语”也投稿了不少方言相关的视频。

  “其实土话这个名称就不太好,给‘土’的感觉。”王笛克笑着说,“可能现在不少人觉得讲普通话更方便,或是觉得更酷吧,不过方言的传承确实也有必要。”

  王笛克告诉记者,平时去商场,要是有小孩子在那边用土话在和外婆奶奶交流,他还会可以去听听小孩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很有趣,小孩子学着说大人们老成的土话。”

  其实各地方言差异正是各地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尽管推广普通话的有不少好处,但现在小孩子大多是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家里土话也不太讲。陈熙元用以前课本上学过的《最后一课》来打比方。

  其实同学们对方言的心意,海宁人都明白,能够制作出这样的杭海城铁三语报站,真的很厉害,一起来点赞。能在城铁上听到亲切的家乡话,你期待吗?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