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为医者”,在病魔面前,医生用精湛的技术、滚烫的爱心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们或许很平凡,每天都穿着白大褂,在门诊和病房间来去匆匆;他们也很伟大,当和病魔交锋、与死神亮剑的时候,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众人皆叹白衣执甲下的勇气和担当,他们是平凡生活里不平凡的英雄。
为了向身边这些可爱可敬的“英雄”们致敬,值此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特推出《医师节特辑之身边有你》系列,记录“医”路上的点点滴滴,把那些发生在医院里,发生在医生与患者间、医生与同事间、医生与家人间的小故事、小感动,讲给你听。
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除了大家熟知的妇产儿科,还有不少科室在后方默默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技术支撑。比如孕妈要采血做检测,这个要找检验科;手术前要打麻醉了,这个属于手术麻醉科;妇科肿瘤切下来,要看看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这个就需要病理科了……各个科室通力合作,才打造了医院的金字招牌,今天的身边有你系列,我们说第二期《金牌“幕后” 仁心仁术》。
“早到迟退”是她一贯作风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门诊采血窗口每天都很忙碌。采血人群除了妇女,最主要的就是儿童了,其中婴幼儿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采静脉血是一项特别考验技术的活,轮到采血班,很多年轻同志都会捏一把汗。但在科室里,经常会听到她主动请缨:“我来抽血吧!”。
“待诊的人多了,她会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工作;遇到难抽的患者,她总是抢在最前面,迎难而上;她服务态度好,抽血速度快,经常赢得患者的好评,还有不少‘回头客’,每次来医院抽血化验,都会问一声,小金姐姐今天在不在?90后的金丽琴,就是如此这般,深得患者的信任。”检验科主管技师包中敏,说起这个小师妹,也是赞不绝口。
2020年,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当时疫情形势还很严峻,为了让发热门诊的病人实现闭环管理,方便病人快速核酸检测,在医院的统筹规划下,金丽琴主动请缨,和其他五个成员,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发热门诊快速核酸检测实验室,为病人提供了方便,让健康多了份保障。
“这三年来,金丽琴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不管是在发热门诊上三班,还是深夜接到任务,紧急驰援外地做核酸检测,还是等级医院评审时的准备、记录工作,早到迟退是她一贯作风,肯付出、有责任心是这个小姑娘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检验科主任李永祥说。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身绿衣一穿就是40年,40年来,她用一根气管导管让数万患者在睡梦中解除病痛,用一根麻醉穿刺针让无数产妇轻松愉快地生下宝宝,从呱呱啼哭的小儿,到年迈的老者;从行动不便的孕产妇,到不懂中文的外国友人;她用温柔的言语、和蔼的态度让患者如沐春风;用娴熟的技术、踏实的作风为手术医生保驾护航。她就是手术麻醉科医生汤蓓蕾。
多年来,经她带教出师的麻醉医生有好多个,麻醉科主任夏丰就是她的得意门生。“汤蓓蕾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我的亲人,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有一次我拉肚子走路都没力气,汤老师知道后买好药品和生活物品过来照顾我,顿时让身在异乡的我眼眶湿润。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住在老医院宿舍,当时宿舍里没有洗衣机,晾晒衣服也不方便,汤老师就让我们把衣服、被子送到她家用洗衣机洗”,说到汤蓓蕾老师,夏丰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虽然麻醉医生不为大多数患者所熟知,习惯了做幕后英雄,但仍有很多患者给汤蓓蕾医生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我没想到生孩子能这么舒服,更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医生,帮我打好麻醉针后一直陪着我,直到孩子生下来,谢谢你,汤医生!”2004年,汤蓓蕾医生先后前往广州和上海参加分娩镇痛培训,学成归来后积极开展该项技术,成为我院分娩镇痛的开拓者,我院也成为省内率先正规开展分娩镇痛服务的医院。
还有两年,汤蓓蕾医生就要光荣退休了。但她平时的工作仍一如既往的认真专注,她常说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小事,麻醉如果出现意外了,对病人可能就是一生的伤害,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让患者无忧,让自己的麻醉生涯无憾。“其实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对我们年轻一辈的麻醉医生而言,更多的是触动,是感动,是震撼,工作40个春夏秋冬的汤老师,都不愿躺平,我们年轻后辈,又怎敢有丝毫的懈怠,又怎能不加倍努力?有这样优秀的老师、前辈做灯塔,指引我们一路前行,是件幸福的事情”手术麻醉科医生刘林说。
我们更喜欢叫他“孺子牛”
袁军是医院病理科的主任,和一般的主任不同,科室里的人更喜欢叫他“孺子牛”。这个牛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自然是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还有一层含义是真的挺“牛”。
病理科主要做切片检查,在科室里有一种班叫“冰冻班”,上这个班的人,要承担科室最紧急的工作,手术台上的标本取出,半小时必须出检查结果,然后反馈给手术医生,因为肿瘤良性还是恶性,直接影响着当场手术的方式,所以要求病理报告又快又准,不但如此,因为“冰冻班”的时间是跟着临床走的,所以这个班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忙到深更半夜也是常有的事情。
“科室排班是主任排,每次他都会先把自己排到‘冰冻班’里面,工作认真负责,干活身先士卒,我们都挺服他的”病理科主治医师吕晨君说。
“袁主任不光勤奋,难能可贵的是,还没有一点架子,工作中科室同事难免会出点差错,遇到这种情况,主任都是带着我们一起去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合作了12年,我也没见过他发一次火”病理科主任医师傅亚军说。
2020年夏天,病理科两名医生规培未归,还有一名医生临时支援基层医院去了,科室里一下子少了三个人,这让刚刚上任不久的袁军犯了难。
“当时为了解决科室人手紧张的问题,袁主任主动加班加点,上午七点钟就来上班了,下午到时间下班了,也不肯走,主动加班干活,那个时候他一个人负重承担了两到三个人的活,一天要做150个切片,我们这些年轻医生努力干一天的活,他花三个多小时就全部保质保量做完了,特别厉害”病理科医师周炜根说。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