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教育  正文

全面小康有我“嘉” Vlog⑤| 学生“回流”到乡镇 家门口上好学校

2020-08-08 06:02: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雨红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每一天,每一刻,嘉禾大地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

  勤善和美、勇猛精进。浙报集团嘉兴分社推出全媒体特别策划《全面小康有我“嘉”》,让记者带大家走进嘉兴的社区、村庄、企业、园区,见证一个个普通人的努力,和他们一起感受嘉兴飞速发展的脉搏。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两天,家住海盐县秦山街道官堂集镇的黄馨钰一刻没闲着,即使放暑假,她每天也会花半小时练习发声吐字。家里的书房墙壁上,贴满市、县朗诵和演讲比赛的获奖证书。

  黄馨钰是官堂小学五年级学生。三年前,她还是个内向胆怯的小伢儿。“多亏学校的言育课堂,让女儿变得开朗自信。”说起孩子的变化,妈妈吴秀娟一脸自豪。

  请输入图片描述

  吴秀娟口中的言育课堂,是官堂小学一门特色课程。“以往农村学校对学生兴趣、专长培养是一大短板,但孩子们一样需要艺术熏陶。”校长朱剑旺说,2018年始,学校自主编写六个年级教材,每周三下午以快板、相声、朗诵等形式教学,如今学生们一上台,个个落落大方。

  这一点,王丽勤功不可没。作为一名从城区学校来支教的老师,她时常在思考:农村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而这,也是海盐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中,海盐牢牢紧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用画笔在纸上描绘自己的世界;喜欢运动的孩子,可以在学校新建的绿茵场上享受奔跑的快乐;喜欢舞蹈的孩子,可以走进音乐教室踏着音符舞出梦想的节奏…… 

  请输入图片描述

  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共同发展是关键。踏进教学楼四楼一间教室,一台电子屏幕、一根网线和一个摄像头显示出它的不同。“这是我们的‘同步课堂’。”朱剑旺说,通过互联网构建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官堂小学的学生和海盐城区的实验小学学生实现了在同一时间上同一堂课。

  官堂小学老校区

  让城乡教育实现均衡,更要靠师资流动。近三年,有16名骨干教师从城区学校到官堂小学任教,通过“传帮带”和零距离观摩学习,官堂小学的老师们执教能力快速提高,县级名师及以上占比从14%提升到现在的43%。

  骨干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在海盐并不新鲜。2008年开始,海盐就开始探索校际合作发展模式,建立“捆绑式”结对机制,鼓励名校骨干教师、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缩小校间差距。

  行走在校园里,标准田径场、文化长廊、图书馆、演播厅等一应俱全,一点也看不出农村学校的模样。“现在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长不再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好学校。”朱剑旺骄傲地说,家门口就有信得过的好学校。

  近年来,海盐先后获“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称号,投入9.17亿元完成11所学校的改建扩建工程,同时,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室网络通达率达100%。

  【记者手记】

  海盐的农民,是幸福的。

  行走在海盐的乡村,泥土清香依旧,但农民一词的内涵却早已今非昔比: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自主选择就业和生活方式,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77元,增幅连续12年高于城镇,城乡收入比为1.69:1,遥遥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更令人欣喜的是,虽然住在农村,却能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样样俱全,土地流转后,几乎家家有人在附近企业上班,仍在务农的,更像是“在地里工作”,到点下班、按月计酬。产权制度有保障、农民创业有补助、土地流转有租金……甚至还有劳务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生活更惬意。一幅城乡融合的新图景,正在海盐徐徐舒展。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