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人文生活  正文

海盐六旬老人用光影讲述小镇40年变迁

2018-09-29 09:06:2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雨红

  浙江在线-嘉兴频道9月29日讯(记者 王雨红)如果你生于60、70年代,你一定听说过有件奢侈品叫“凤凰”;

  如果你生于80、90年代,你一定知道“海鸥”曾风靡一时;

  如果你生于新千年,你不会不了解“富士”、“尼康”、“佳能”……

  金秋午后,漫步于海盐县沈荡镇贲湖老街,若不是门口那块显眼的白底红字招牌,很难发现眼前这间小店面就是沈荡人尽皆知的“网红”照相馆。

  半路改行 圆梦小镇

  “沈师傅,帮我拍个白底的两寸照。”“沈师傅,这张老照片帮我修复下。”寻声拾级而上,沈建新正忙着为今年退伍的老兵们拍摄证件照。摄影室里,一张折叠椅,背后挂着红白两色幕布,不大的天地延续着沈建新的摄影梦。

  沈建新出生于1956年,那个年代,照相是件稀奇事,一般只有逢年过节,一家人才会走进照相馆拍张全家福,连拍个人照的都很少。

  照相馆里的常客金文英正在拍证件照

  “当时有个邻居是摄影爱好者,他常常把电影海报翻拍下来给我们看,很是羡慕。”从小就对相机这一“奢侈品”感兴趣的沈建新三天两头往邻居家跑,看他如何拍照。

  70年代初期,工作还是包分配,初中毕业后的沈建新被分到了沈荡一家国营饭店当学徒,饭店对面,就是照相馆。“那家照相馆始于1962年,后来经过改制变成了国有的,大家都称它为‘国营照相馆’。”

  尽管是饭店的学徒,沈建新的心思却放在一街之隔的照相馆里。凤凰牌、牡丹牌、海鸥牌……照相馆的摄影室里各色相机琳琅满目。国营照相馆共有两层,80多平米的空间成了镇上最气派的大店之一,沈建新一下班,就跑去照相馆和师傅们聊天,去暗房看他们如何冲洗照片。

  “照相馆的相机可以租,一个小时一毛钱。”对于每月18元工资的沈建新来说,租相机是件“奢侈”的事,“看到好的风景都会拍,亲戚朋友来做客也会把照片当做礼物送给他们,很珍贵的。”

  学徒期满后,沈建新的工资涨到了每月30元,省吃俭用了大半年,1978年,他终于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台凤凰牌照相机。

  凤凰牌205相机

  “那时候的凤凰牌要180元,带着它特别有面子,舍不得外借。”沈建新说,相机成了自己的宝贝,存放时要找一个干净的密封饼干铁盒,底下铺一层生石灰,再盖上白纸,生怕相机受了潮。

  风光不再 初心依旧

  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百姓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渐渐提高。艺术照、证件照、旅游照、毕业照……来拍照的人越来越多。

  “国营照相馆里人手不够了。”在摄影师傅的推荐下,1980年,沈建新如愿当上了摄影师。拍照看似简单,找准位置按下快门即可,但是真正想要拍好并不容易,光影、构图都是学问,有时设备不全,还要自己动手加工制作。

  “如果有顾客想要彩色照片,我们就用专用的着色剂一笔一笔涂上去。”直到90年代以后,彩色照开始流行,照相馆终于添置了一台冲洗彩色照的机器。

  2000年,国营照相馆又面临着转制,原来的同事纷纷改行,为了守住自己的摄影梦,沈建新租下了这间店面,办了个人经营执照,一个人一干又是十余年。

  “人们对照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潮流,沈建新买了一台电脑,学起了修图软件,磨皮、瘦脸、美白……“照片处理得不好顾客会嫌弃的。”

  但沈建新终究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久前,随着数码相机的兴起,胶卷开始退出市场,这对老照相馆的生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原来门庭若市的照相馆如今门可罗雀。“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人都学会了拍照,到照相馆拍照的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越来越多的照相馆开始创新融入婚庆和艺术写真等元素,老店踏上了新征程,尽管同行竞争激烈,沈建新依旧选择坚守传统。

  “总有人会喜欢老味道。”镜头定格间,沈建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变迁,但唯一不变的,是沈建新守艺的初心。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