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时政要闻  正文

“一带一路”新机遇!桐乡蚕宝宝走上“新丝路”

2018-05-15 15:47:1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顾雨婷

  嘉兴桐乡素有“蚕乡”之称,自古以来,流传着“蚕熟半年粮”的俗语。养蚕是桐乡最古老的农事之一,如今这桩传统农事有了新机遇。

  5月14日,记者从嘉兴海关获悉,近日由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春季一代杂交蚕种“秋丰×白玉”,数量共1000张、12千克,货值1480欧元,经嘉兴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出口希腊,这是该公司自2008年以来第九年出口蚕种到希腊,质量稳定。据统计,该公司累计出口希腊的蚕种共计28320张、483.8公斤,价值13.05万美元,成为嘉兴市唯一一家出口蚕种的公司。

  “除了希腊,我们后续还有一批蚕种将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力沈柏民说,公司有蚕种“秋风×白玉”、“菁松×皓月”两个当家品种,其中与中国农科院蚕研究所合作研发培育的“秋风×白玉”尽显杂交优势,其抗病率、抗高温率、成活率、孵化率等均高于普通蚕种,是出口品种中的中坚力量。

  新丝路焕发新生机。在沈柏民的记忆中,桐乡人靠养蚕致富的不在少数。“吃饭靠种田,挣钱靠养蚕。”上世纪90年代,桐乡养蚕业发达,年农民自养量一度达到77万张(一张育有蚕种3万粒),随着传统农业萎缩,桐乡蚕种发种量逐年下降,如今仅12万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这让公司窥见了新商机。

  “乌兹别克斯坦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1000多年的种桑养蚕的历史。”沈柏民说,由于当地的蚕种一直没有改良更新,导致蚕茧小、质量差,且养殖技术落后,让当地蚕农难以维持生计。他忆起一个细节:“现在桐乡蚕农养蚕一般白天喂养三次即可,乌兹别克斯坦的蚕农则每隔2小时喂一次,每天要喂上12次。”这样传统的养殖方法,十分费时费力。

  从蚕种输出到技术输出。为了让桐乡蚕种更顺利地在别国安家落户,该公司每年都派驻技术专家到乌兹别克斯坦上门作技术指导。眼下,该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建立的蚕种公司已正式运营,今年预计可生产蚕种6万多张,辐射整个中亚地区。“后续,我们还将与当地合作开办蚕学校。”沈柏民表示,蚕种和技术出口,不仅改写了乌兹别克斯坦千余年的养蚕历史,更搭建起了两国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

  蚕种出口如何保证质量安全?嘉兴海关工作人员表示,每批出口蚕种在制种前,他们都会依据规程对蚕种进行检测,送到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检测合格后,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对生产场所的防疫消毒情况开展现场监管,同时对制种过程、存储、装箱等环节的卫生防疫措施进行查验。“最后在确保其符合出口活动物的卫生要求后,才能办理出口放行手续。”嘉兴海关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编辑: 王杭徽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