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时政要闻  正文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秀洲农村文化礼堂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嘉兴日报秀洲新闻微信号

  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手艺精湛的传统技艺、淳厚质朴的乡风民俗……5月31日下午,参加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互看互学互比互评”会的相关人员在观摩了新塍镇潘家浜村文化礼堂后,被其深深吸引。通过观摩文化走廊、家宴中心、村级图书馆、乡贤驻堂室、美丽乡村景区等,与会人员感受到了农村文化礼堂的魅力,尤其为潘家浜村“礼堂+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做法点赞。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秀洲区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将重点围绕“提质扩面、常态长效”主题,扎实推进六大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拓展覆盖领域,不断提升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与“两个高水平”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宣传文化阵地。

  一件件旧物、一条条村史,勾起沧桑往事,连通了村庄文脉;一台台文艺演出、一个个村史故事会,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温暖了老百姓的心……“一村一品、一堂一韵,秀洲每个文化礼堂的建设都结合了自身的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民俗风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乡土特色。”秀洲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塍镇思古桥村文化礼堂,思古桥村表演队的成员正在进行二胡演奏。室外舞台上,“田野上的时装队”正在排练端午节要表演的节目。在牡丹展厅,墙绘及室内大量的牡丹元素让这个文化礼堂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移步换景,在观音桥村文化礼堂,与会人员感受了独特的“桥文化”,该礼堂以寻根、传承为主题,围绕“桥文化,匠心人”,努力为村民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灵魂、是根,文化礼堂的建设只有深入触摸乡土的温度,接地气了,才能得到村民的认同,触动他们记忆深处的文化底色,从而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秀洲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洲区在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增强了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线路的融合建设,以此改变文化礼堂创建中“千村一景”的现象,不断提升新建农村文化礼堂的档次。

  自2013年启动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以来,秀洲区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以创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为目标,一体化推进“建、管、用、育”,全区累计建成文化礼堂62家,力争到2019年末,实现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从试点先行到全面推开、再到提质扩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有序推进,“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内涵不断拓展。

  在座谈交流会上,秀洲区新塍镇汇报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情况;嘉兴市委宣传部部署了近期工作;各地按照《嘉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县(市、区)交叉考评参考标准(2018年)》,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秀洲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进行了打分。

  背景链接:

  潘家浜村文化礼堂建于2016年,总面积1386平方米。礼堂乡村风格浓郁,凸显乡闲和复古元素。一楼设有礼堂和家宴中心,二楼设有管理员办公室、文体(志愿)队伍活动室、娱乐活动室、少儿活动室、乒乓球室、乡闲书法社、乡闲书吧和农耕文化展示馆。

  潘家浜村文化礼堂根据本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营造“民风淳朴、居民互助、相处和谐、关系融洽”的氛围,努力把文化礼堂建设成集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教育普及为一体,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思古桥村文化礼堂于2013年投入使用,是秀洲区第一批建成的文化礼堂。2017年又进行了提档升级,为老百姓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思古桥村文化礼堂与牡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牡丹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思古桥人心中。文化礼堂建成以来根据村民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将月月有主题、每周活动安排张贴在公示栏,通过微信、广播等形式预告文化礼堂的活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也越来也高。

  观音桥村文化礼堂于2017年10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礼堂独立于村部,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功能区域。观音桥村文化礼堂以寻根、传承为主题,围绕“桥文化,匠心人”,努力打造成为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村民共同精神家园。观音桥村大大小小的桥梁33座,其中有7座被列入嘉兴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这些桥梁都始建于清代(1644年-1911年)之间,历史久远。

编辑: 王杭徽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