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时政要闻  正文

念好一体化“共享经” 浙报点赞嘉善接轨上海

2018-06-26 07:57:3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张萍 顾雨婷

  6月26日,《浙江日报》观点版刊发《念好一体化“共享经”》一文,以下是报道全文:

  把民生幸福作为一体化发展的价值旨归,迅速行动,抓住机遇,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为进一步提高民生获得感破除阻力、找到动力,助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入高质量阶段,唯有如此,世界级城市群的生活图景才会更快从纸上走入现实。

  今年以来, 嘉善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和“桥头堡”,在长三角地区媒体聚焦一体化进程的报道中频频露脸。当我们走近观察时,发现嘉善的一体化进程引发关注,并非仅源于与上海地缘上的相近,更是因为一体化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反过来又正在形成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的内生动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百姓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的理念,催化助燃了一体化进程,也不断满足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能为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民生领域带来什么好处?调研中,不断有嘉善人自豪地介绍,他们的市民卡可以在上海刷卡结算,家门口就能看上海来的名医;诸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之类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在陆续落地;往来嘉善和上海两地的直达客运班线越来越密集……而嘉善也在成为上海百姓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就在不久前,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镇揭开了“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两块牌子,这让上海中小学生有了第一个本市以外的社会实践基地,将为嘉善旅游业引流百万人次以上,带来就业机会和旅游商机。类似的民生领域双赢合作正在两地密集上演。

  一体化进程势头喜人,正是因为回应了民生需求。而要向真正高质量的一体化迈进,不断回应老百姓对一体化之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区域间体制机制壁垒的破解更为关键,也更为艰难。

  嘉善县教育局局长朱利军最近遇上一件棘手事。嘉善与上海杉达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着力构建嘉善自己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增加本土教育资源,让优秀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可以毕业在嘉善、就业在嘉善。这项合作前期推进很顺利,后期却在政策的跨省市适用上“卡了壳”:上海的“中本贯通”教育培养模式无法在嘉善校区适用。如何才能不踩政策红线地破题?朱利军说两地相关负责人正在“头脑风暴”中。这种区域间体制机制的隐形壁垒是一体化过程中常见的困难。

  阻力不会自己消失,壁垒不会自己消除。真正“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就可以找到破解之法,“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出发点,也将成为解决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问题的钥匙。

  浙沪交界处有一条“友谊大道”,连着嘉善县姚庄镇和上海市金山区,以前由于两地公路标准规范不一致,路修得不好,两地群众常抱怨路难走。“打通省界断头路”列入三年行动纲要以来,两地相关负责人们坐下来达成了互联共通的共识,多年难题一朝破解。可以想见,当更多有形、无形的“断头路”被打通,受益的将远远不仅是“友谊大道”两头的百姓。正如省委书记车俊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只要是国家有要求、发展有需要、群众有需求,就千方百计去合作、去协调,决不避开难题谈一体化、绕开难事推一体化。”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地球上一半的生产活动集聚在1.5%的土地上,长三角城市群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1%,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10.7%。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成果将惠及如此多的人口,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激励下,更要突出民生导向。纵观美国的纽约湾、日本的东京湾、伦敦大都市圈等优秀的城市群,成功的区域一体化必须打破“诸侯经济”心态,城市间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区域内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才会有人的幸福感。无论是海派观念的引入还是浙江元素的输出,都是为了让百姓共享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成果。立足于这个共识,制度、政策、标准的协调对接才能找到顺利推进的法门。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正在为浙江创造重要机遇窗口期。把民生幸福作为一体化发展的价值旨归,迅速行动,抓住机遇,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为进一步提高民生获得感破除阻力、找到动力,助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入高质量阶段,唯有如此,世界级城市群的生活图景才会更快从纸上走入现实。

编辑: 王杭徽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