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县区速递  正文

嘉善探索第三方协作监管 织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网

2018-05-07 13:21:4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陈建萍 林俐

  嘉善荣香饭店,食品安全动态等级Ⅰ级,隐患信息见二维码,所在位置施家南路564号;荣灸饭店,食品安全动态等级Ⅱ级,隐患信息见二维码,所在位置施家南路574号……5月4日,在嘉善县罗星街道施家南路,一块汇聚附近餐饮店的食品安全公示栏吸引了记者的关注。

  记者用手机随机扫了一家名为自家人酒楼对应的二维码,厨房油污大、传菜口无隔离设施等5个隐患信息很快显示,每个隐患信息均记录有具体排查时间、隐患等级、整改期限等详细信息。

  一块公示牌背后,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监管重点、难点都在基层,如何创新现代治理方式,做实基层基础,构筑“食品安全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安全共治体系,一直是各地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开展了不少有益探索,比如,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试点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加快建设食品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我执法、你参与”、“我宣传、你传递”、“你点题、我检测”、“你举报、我查处”等四个“你我”活动等。如今,嘉善结合自身实际,在政府监管之外,引入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协作监管,进一步壮大了基层食品安全的监督队伍,在运用社会力量开展食品安全共建、共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当前,嘉善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2万户,面广量大,很难做到高频次的精准监管。”该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食品安全第三方协作监管是指在政府、部门监管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具备相应资质和监管能力的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助开展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先期现场指导整改、开展培训教育引导等手段,对尚未整改落实的风险隐患制定问题清单,及时上报地方食安办和市场监管部门,由其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或依法查处的一种社会化协作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可以使有限的行政资源作用最大化,使违法案件的查处和市场秩序的整治更加快速、高效。

  走进嘉善的蒸会拼海鲜餐厅,查食品从业人员证、查餐厅进货单据、查后厨卫生状况……身着统一服装、配套工作仪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正仔细进行着食品安全排查。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潘宇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经过专门培训上岗的,已经从事该工作近一年,“对于食品安全动态等级Ⅰ级的餐饮店,我们半个月查一次,动态等级Ⅱ级的,每周查一次,动态等级Ⅲ级的,3到5天查一次。检查情况会及时输入系统,公众通过公示牌均可实时了解。对于整改始终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我们会上报市场监管部门,由其作进一步处理。”

  2016年,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街道)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尝试在企业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现场评估和隐患排查。去年,该县各镇(街道)陆续与易尤特公司、保利物业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签约合作,重点在餐饮环节开展隐患排查、先期整改等协作监管工作,逐步形成了“隐患排查—先期整改—等级公示—问题抄告—违法查处—结果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同时,嘉善还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大数据平台优势,实现排查整改过程书式记录与软件数据的“双痕迹”,经营户动态等级信息进行现场公示牌和网络二维码“双公示”,对网络订餐经营者实现网上、网下“双监管”。

  去年,嘉善从小餐饮店的“脏乱差”入手,组织开展全县小餐饮业整治排名战,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配合当地镇(街道)开展地毯式集中整治,全县共完成小餐饮店整治3173家、整治率达97.4%。小餐饮行业得到整体提升,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也得到辖区政府、监管部门、经营者和广大群众的认同。

  食品安全离不开守信的从业者,也离不开尽职的监管者、理性的消费者、客观的传播者。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根良表示,嘉善的做法,坚持问题导向,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支撑,让隐患排查网格化、问题整改清单化、等级公示直观化、抽查考核随机化,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模式,弥补了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值得继续探索,为全市乃至全省打造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好经验。


编辑: 黄娜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