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嘉兴频道 > 县区速递  正文

桐乡要用这四个字让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活”起来

2018-11-24 06:02:00 来源: 桐乡发布微信公众号

  11月23日下午,桐乡市召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推进会,突出“推进文化礼堂全覆盖、加快示范点建设提升、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三大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工作,确保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高标准、运行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敏芳出席会议。

  现场观摩看实效,交流经验促提升

  由桐乡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以及农村文化礼堂示范点建设重点村党组织书记等60余人组成的考察团,走进桐乡市濮院镇的农村文化礼堂,现场观摩看实效,交流经验促提升。

  与会人员首先来到新联村文化礼堂婚俗展示馆,在获悉花轿、礼服、展示馆都可以让老百姓在结婚时使用后,参会人员认为这不仅仅发挥了展示功能,更结合实际,让老百姓受益。

  行至濮院镇油车桥村文化礼堂,徽派建筑风格独具韵味,乡村非遗匠心馆内农具、灶画、农民装饰画等精美的农民手工艺作品,凸显传承乡野文脉的礼堂特色。

  走进濮院镇永联村文化礼堂的少数民族服饰展览室,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得知该村依托文化礼堂搭建民意平台,聚民情集民智,参会人员纷纷点赞。

  省五星级文化礼堂授牌,好做法现场分享

  在随后召开的推进会上,桐乡市对2017年获评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的濮院镇新港村、乌镇镇杨园村、屠甸镇汇丰村进行授牌。濮院镇、市文化局、西浜村、海华村海华文学社相关负责人依次作经验交流,分享设施提升、内容供给方面的做法,以及社会参与方面探索等内容。

  “礼堂+”,打造“礼堂家”。濮院镇在礼堂建设上,推行“会所型文化综合体”模式,彰显文化地标属性,在文化培育上,抓好挖掘传承文章,实现了一堂一品,在管理运行上推出“志愿服务暖心联盟”等工作品牌,文化礼堂整体建设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在培育“礼堂文化”方面,桐乡市文化部门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总分馆建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全日常管理机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乌镇镇西浜村抓实文化礼堂提升工程,依托新、老两个文化礼堂,在建设、布局和应用上保留文化记忆、贴合百姓所需;大麻镇海华村吸纳乡贤、文化爱好者成立海华文学社,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管好用好文化礼堂搭建了鲜活载体,影响遍及德清、海宁等地。

  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做好“建管用育”工作

  据悉,农村文化礼堂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6年被列入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近年来,桐乡市围绕“提质扩面、常态长效”主题,高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今年已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6家,累计建成文化礼堂136家,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7.3%。新增杨家门社区等7家社区文化家园、新凤鸣集团等3家企业文化俱乐部。

  此外,桐乡市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上的做法和成效也得到上级充分肯定,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省政协、光明日报社等领导专程来桐调研,“我们的村晚”、桐乡清明习俗、端午特色文化频频亮相央视报道。

  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工作,会议指出,全市上下要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深化认识、提高站位。进一步认识做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理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必然规律;还要贴合百姓所需,突出重点,培育品牌,做好文化礼堂“建、管、用、育”的文章。

  “建”要量质并举,充实文化内容;

  “管”要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激活内生动力;

  “用”要有实效,让老百姓自发地参与到文化礼堂的活动中来;

  “育”要有内涵,育文化更育文明,积极倡导社会主流价值,真正把文化礼堂建成为与风雅桐乡和“两个高水平”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地标,与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

编辑: 郁馨怡
友情链接
中国嘉兴 南湖新闻网 秀洲新闻网 平湖网 桐乡新闻网 嘉善新闻网 海盐新闻网 爱海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